放大創業帶動就業效應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不久前公佈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江西省通過創業擔保貸款直接扶持個人創業3.26萬人次,帶動就業18.12萬人次,展現了強勁的創業帶動就業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多措並舉,持續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方面,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啓動創業帶動就業示範行動,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實施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校企行”、精益創業帶動就業等專項行動,爲創業人員提供市場信息、技能培訓、資源開放等創業支持。財政支持方面,中央高度重視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提出“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以及“進一步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全力支持高校畢業生、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通過創業就業。
各項政策精準發力,基本打通了創新促進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循環。主要表現爲創業主體發展勢頭強勁,重點羣體創業就業情況良好。截至2023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達1.84億戶,同比增長8.9%;2023年全年新設經營主體3272.7萬戶,同比增長12.6%。這顯示出我國已形成大衆創業的總體格局,創業對於就業的帶動效應不斷增強,爲穩定就業形勢、擴大就業羣體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創業就業情況良好,返鄉入鄉創業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創業創新環境持續改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高漲。
但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功能仍存在諸多堵點。一是部分創業者缺乏市場經驗與資源整合能力。初次創業者等羣體對市場需求把握不準,欠缺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和積累,難以準確定位自身優勢和目標市場,創業成功率不高。二是一些初創企業面臨人才、資金等多方面難題。初創企業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融資渠道有限,面臨各類成本上漲的壓力,導致其生存發展困難,難以持續帶動就業。三是服務保障體系無法有效支持創業活動,創業環境仍需優化。創業孵化、創業指導等公共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強。創業失敗保障機制尚不健全,對創業者的保障力度不夠。
新時期,應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放大效應,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需要針對以上堵點精準施策。
提升創業者自身素養,提高創業者人力資本水平,形成創業內生髮展動力。高校或地方政府等部門要構建“創業準備—創業過程—創業結束”三級培訓體系,根據不同創業階段制定相應培訓項目,既要包括本領域專業知識,也要包括組織管理、戰略決策、資源整合等能力培訓,更要包括創業失敗應對能力培養,提高創業者持續創業水平。
完善創業扶持體系,加大對初創企業資金、技術、場地等支持力度,降低創業門檻。持續擴大創業擔保貸款範圍,降低貸款門檻,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貼息力度,鼓勵創投基金等社會資本支持初創企業發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與初創企業的技術對接和合作,爲創業者提供技術諮詢等服務。加大衆創空間、孵化器等建設力度,爲企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辦公場所和配套設施。
健全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服務保障體系,優化創業環境,增強創業者韌性,激發社會創業活力。充分發揮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的引領作用,建設一站式、全要素的創業服務平臺,廣泛開展媒體運營、數字技能等新模式技能培訓,建立專家“把脈問診”長效機制,爲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完善創業失敗保障機制,適當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創業保險機制,爲創業者持續創業創造寬容氛圍。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侯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