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內地銷售比例限制後,多隻香港互認基金被買爆
作者 | 蔣金麗 編輯 | 蔣詩舟
互認基金的熱度仍在持續。
1月8日,博時精選新興市場債券發佈公告,自1月9日起暫停接受內地投資者的申購申請,對1月8日15:00之後提交的申購申請將不予確認。
這是開年來第5只宣佈“封盤”的香港互認基金。此前,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華夏精選固定收益配置、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摩根國際債券相繼“閉門謝客”。
多隻產品被買爆
這類跨境資產的熱銷,與近期落地的新規有關。
1月1日,《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的修訂條例正式落地,將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
這意味着互認基金向內地投資者擴容。按照之前的規定,香港和內地的銷售額比例爲1:1,修訂後調整至1:4。也就是說,如果一隻互認基金在香港的銷售額爲1億元,那麼在內地最高可以銷售4億元。
這一修訂條例實施後,迅速引爆內地市場。
1月2日,開年第一個交易日,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華夏精選固定收益配置發佈公告,宣佈放開內地申購。結果遠超預期,兩隻產品當天再次公告,次日起暫停接受內地投資者的申購申請,按比例確認投資者於1月2日15:00之前提交的申購申請。
摩根基金(亞洲)旗下兩隻香港互認基金也出現了“一日售罄”的情況。1月6日,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摩根國際債券剛放開申購,當天又宣佈自1月7日暫停申購。
同樣是1月6日開放內地申購的博時精選新興市場債券,則在兩天後宣佈閉門謝客。
還有產品幾天內規模暴漲。在新規落地前,南方東英精選美元債券自2024年2月19日起,在內地市場一直處於“封盤”狀態。Wind數據顯示,這隻基金11月底時,規模只有1.79億元。1月3日重啓銷售,當天收盤後的規模爲65億元,到1月7日,規模已經增至180億元。
1月9日,南方東英精選美元債券發佈公告,即日起暫停大額申購,對個人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限購10萬元人民幣。
QDII“替代產品”
多隻香港互認基金被買到“封盤”,反映了內地投資者多元配置的旺盛需求。
這類產品主要投向亞太及全球地區的股票、債券等資產。當QDII額度告急時,北上的“香港互認基金”常被當作是QDII的替代。
中信建投證券一份研報指出,與QDII基金相比,互認基金有三個優點:
一是不受QDII額度限制,僅受兩地銷售比例限制,總額度上限3000億元。
二是份額豐富,很多互認基金設有對衝份額,可以對衝匯率風險;同時,大部分互認基金提供了定期派息以及累計份額的選擇,但互認基金派息需繳納一定比例的紅利稅。
三是在信息披露上,互認基金會提供月度的基金報告向投資人披露基金資產持倉的情況。
目前,市場上共有41只香港互認基金(不同份額合併計算),涉及21家香港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包括17只債券基金,24只權益基金。
據中信證券統計,截至2024年11月30日,香港互認基金總規模1495億元人民幣,距離3000億元總額度仍有較大空間。
按地域劃分,香港互認基金的投資範圍涵蓋了亞洲市場、大中華市場、中國香港市場、全球市場等。債券型互認基金主要投資於投資級債券,投資地區集中於亞洲,以中短久期爲主。
FOF提前佈局
開年以來,被內地投資者哄搶的類型,主要是美債類互認基金。
從11月披露的月報來看,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52.37%的資產投資於美國市場,南方東英精選美元債券也主要投向美國市場,資產佔比達到57.59%。摩根國際債券70%以上資產投向北美和成熟歐洲市場,華夏精選固定收益配置38.78%的資產投資於中國市場。博時精選新興市場債券和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的地區配置相對分散。
實際上,部分互認基金去年就已成爲公募FOF重點配置標的。據民生證券公募FOF基金持倉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持有的香港互認基金共18只,其中匯豐亞洲債券基金BC-CNY累積、摩根國際債券-PRC CNY對衝累計持有的FOF基金較多。
方正證券也提到一組數據:2024Q3多達215只FOF基金(佔比43.0%)季報前十大持倉中出現海外基金產品,重倉持倉總規模達52.8億元,較2024Q2環比增加16.15億元。其中,海外債券基金(含互認基金)持倉規模穩步提升,三季度持倉規模達17億元。
受限於申購額度限制,三季度FOF基金對QDII債券基金的配置規模變化不大,轉向大幅增持互認債基,配置FOF數量環比大幅增加11只至35只,持倉市值增加2.30億元至5.05億元,平均倉位高達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