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更要防鬱 媒體在自殺防治位居要角

今日臺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召開記者會,表示後疫情時期的心理重建成了重點工作,着重媒體在自殺防治中扮演的角色。(李柏澔攝)

隨着新冠疫情日漸趨緩,近日連續「嘉玲」鼓舞人心,然而過去經驗中顯示災後經濟壓力的反彈造成自殺比例升高,今日臺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召開記者會,表示後疫情時期的心理重建成了重點工作,媒體在自殺防治中的角色顯得十分重要。

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新冠疫情自去年12月底開始浮現,過往各種大災難的發生反映應對資源的不足,這次我國防疫做得非常好,因爲在媒體資訊方面透明正確,民衆能夠獲得正確即時的資訊,對壓力的緩解十分有用。

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說,不少人對疫情有緊張、焦慮、怕被貼標籤等不良心理反應,對後續產業經濟的影響也很大,進而衍伸各種社會問題,相較於疫情,這纔是我們最怕的。

臺北市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陳映燁指出,國外報導情況,韓國2017年有68%描述自殺方法和細節,75%描述自殺地點;臺灣2020第一季統計顯示,高達91.8%刊登遺書或照片、47.9%簡化自殺原因、26.7%詳述自殺地點,顯示我國媒體在防治自殺的宣導上仍待加強。

陳映燁也指出,在各家媒體搶攻讀者眼球的競爭下,臺灣在自殺報導方面報導過多,高達10%,歐美約3%,澳洲僅有1%。

臺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羅國俊說,媒體在自殺防治中位居要角,因此給記者建議,避免在報導中使用聳動化的標題、詳述自殺方式和地點及簡化自殺原因,給內部編輯建議則是不將自殺新聞刊於頭版、刊登已逝者及現場照片,且熟稔自殺報導指引與範例,做好把關與審查。

羅國俊提醒,自殺防治法屬於他律,應該以自律代替他律,否則官方過度涉及媒體報導將影響新聞及表意自由,並非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