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BoE升息痛打通膨 央行: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
Fed、BoE升息,經濟學家警告,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圖/本報資料照)
Fed、BoE升息,經濟學家警告,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圖/翻攝央行臉書)
美國聯準會(Fed)一如市場預期宣佈升息2碼,並透露未來暫未考慮升息超過2碼的可能,以安撫投資人情緒。中央銀行今(6日)發文,指Fed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BoE)分別升息2碼及1碼,以緩解通膨壓力,但經濟學家警告,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稍有不慎可能讓經濟硬着陸,帶來高失業和急速的經濟萎縮。
央行表示,Fed主席Jerome Powell強調,當前美國經濟足夠強勁,可以承受較爲緊縮的貨幣政策,可望實現軟着陸(soft landing)。不過,央行採取緊縮行動並非易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讓經濟硬着陸(hard landing),帶來痛苦的高失業與急速的經濟萎縮。
回顧2013年那一波緊縮,Fed僅暗示其可能縮減購債,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基於上次的經驗,Fed更爲謹慎地向投資者傳達未來可能採取的行動。此外,BoE總裁Andrew Bailey則坦承,BoE的利率政策在對抗通膨與避免經濟步入衰退之間,正面臨着極大的挑戰。
面對近期主要經濟體央行的升息行動,若干新興經濟體央行已伴隨升息;例如巴西央行於本年5月4日升息四碼,印度央行則升息40個bp。新興經濟體之所以須配合升息,可歸因於先進經濟體央行(尤其是Fed)近期的升息行動,已引發全球資本移動的溢回效應(spillbacks),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匯價面臨龐大貶值壓力。
國際間對資本自由移動與浮動匯率的思維,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有很大改變。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教授Hélène Rey自2013年以來即一再指出,大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力,會透過跨國資本移動波及其他國家,造成全球金融循環(global financial cycle),嚴重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信用情勢;一國即使採浮動匯率也無法獲得貨幣政策自主性,新興市場經濟體如欲獲得貨幣政策自主性,就須對資本移動加以管理。
就連過去力主資本自由移動的IMF,近年態度亦大幅轉變,坦承過去誇大資本自由移動、浮動匯率制度的效益。本年3月21日,IMF發佈「對資本移動自由化及管理的機構觀點」(Institutional View on the Libera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pital Flows)新指引,允許各會員國無須俟資本移動遽增(surge)成真,即可採取預防性措施,俾降低因突然資本外流而發生金融危機或嚴重衰退的風險。
IMF首席經濟學家升任第一副執行長Gita Gopinath指出,彈性匯率未必能保有貨幣政策自主性,以外匯干預與審慎政策因應外部衝擊,可讓貨幣政策聚焦於處理國內物價壓力。在若干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央行常因須迴應外部衝擊而面臨艱難的政策選擇,當通膨預期難以制約,則貨幣政策喪失自主性;此時,外匯干預與資本管制可顯著改善政策抵換(policy tradeoffs)的難題,對於通膨預期制約不佳,以及對匯率與資本流量較爲敏感的經濟體而言,更是如此。
央行援引經濟學人警告,Fed升息如過猛,恐招致經濟衰退,須妥爲拿捏;另提醒央行應多關注控制通膨的核心職責,即使面對來自各界對央行高期待的壓力,例如要求處理不均、房價、氣候變遷等各種社會議題,但貨幣政策可不是萬靈丹,如以利率處理這些議題,更是大而不當(too blunt)的工具。此外,主要經濟學家鹹認,面對此波由供給面衝擊所推升的高通膨,Fed等央行的工具箱其實並沒有可直接使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