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宅在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25%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不足1小時。

其中,有12.45%每天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的時間超過2小時。

不愛出門活動,不願與人交流,缺乏對大自然的探索,這些都是“宅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

深究其原因,既有電子產品無孔不入的誘惑,又有學習負擔沉重,讓孩子不能顧及戶外活動的無奈。

此外,父母出於對孩子安全與便利的考慮,不希望孩子在外瘋玩瘋跑,也成爲孩子探索外界的阻礙。

可是,宅在家裡真的好嗎?

美國醫學博士斯圖爾特·布朗用了42年時間,跟蹤採訪了6000人,得出一個結論:

小時候一天到晚待在家裡的孩子,長大後更難適應新的環境。

換句話說,要廢掉一個孩子,讓他一直待在家裡就夠了。

電視劇《小捨得》中,母親田雨嵐爲了讓兒子顏子悠考進重點中學,給他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

課程結束後,本以爲回到家可以休息一下,可顏子悠還要不停地學習。

他喜歡踢足球,每週一次的足球課就是他唯一可以喘氣和放鬆的機會。

可田雨嵐還是覺得,踢足球會擠壓學習時間,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情緒,把足球課停了。

在這種高壓下,顏子悠抑鬱了,不斷摳手指來緩解焦慮,甚至還出現了幻覺。

在一場考試中,他徹底崩潰了,瘋一般把試卷撕碎。

如果能有一些戶外活動時間,能有一些調適機會,也許顏子悠不會落入這樣的結果。

李玫瑾老師曾說: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樣化的體驗和刺激,以此促進大腦與小腦的均衡發展,從而豐富情感世界,培養應對壓力和挑戰的能力。

整天待在家裡,環境是呆板和封閉的,人也容易變得壓抑和暴躁。

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間最後的孩子》中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

自然缺陷。

他指出,正是由於在成長期缺乏與自然接觸,造成了兒童的一系列問題,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鬱等。

把孩子禁錮在四尺見方的室內,他的世界就變得狹小而單一,未來也會狹窄而侷促。

正如一顆小樹苗,沒有來自大自然陽光雨露的滋養,整日待在鋼筋水泥中,是長不成參天大樹的。

一個孩子,若長期缺乏與廣闊世界的鏈接,缺少在戶外的磨礪,其身心亦難獲得全面的成長。

心理學教授曾經做過“感官刺激”的對比實驗:

同一胎所生的小白鼠被分成了三組。

一組鎖在鐵籠中,一組在相對貧乏的環境中生活,還有一組在光線充足、外界刺激相對豐富的多元環境中生活。

結果顯示,前兩組的老鼠遲鈍不愛動。而第三組,在豐富刺激中成長的老鼠,它們的大腦皮層更厚,行爲上也更加活潑機靈。

這一實驗揭示了環境對個體成長有巨大的影響,尤其在感官刺激方面。

孩子的成長也正如小白鼠一般,只有走出小天地,去擁抱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才能不斷拓寬視野,激發潛能,促進心智的成熟和成長。

不禁想起了小男孩辛巴的故事。

他三歲去北極看北極熊,五歲去南極拜訪企鵝,八歲登上了青藏高原。

而這一路走來,他刷新的不僅僅是旅行足跡,還有很多在家裡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

經常走南闖北,小辛巴親身體驗了地理的廣袤與生物的多樣性;

翻山越嶺中,他鍛煉出了一副健康有力的體魄。

哭着爬完5396米的哈巴雪山,他明白了堅持的意義。

學皮划艇翻船,在激流中被救,他理解了什麼是勇敢。

蹲點拍攝藏狐,好動的辛巴潛伏几小時,學會了耐心。

和牧民小朋友賽馬輸了的時候,好強的他學會了消化自己的情緒……

正如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

來自智力的東西,沒有一件不是來自感官。

相比家裡,戶外能提供收更多的感官刺激,深度滋養大腦的神經網絡。

不妨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觸摸樹葉的柔軟、聆聽鳥鳴的清脆,聞聞泥土的芬芳,仰望星空的浩瀚……

孩子的探索的腳步大了,他的世界纔會變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

好的教育,是孩子既能安於室內的小天地,也勇於邁向戶外的大冒險。

“宅在家”,安守寧靜富足。

誠然,孩子待在家裡會更加安心和舒適。但是孩子待在家裡的時候,也切勿讓他們一整天都在學習,或者漫無目的地看電視、玩遊戲。

嘗試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讓宅居的時光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01.參與家務勞作。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朱棣文的媽媽就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小她就帶着孩子一起包餃子,教他們清理草坪、拖地洗碗、洗衣做飯等。

在朱媽媽的教育下,朱棣文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十分出色。

02.家庭科學實驗。

利用家中的簡單材料,進行有趣的科學實驗,如模擬火山爆發、DIY飲水機等,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03藝術創作。

鼓勵孩子進行繪畫、手工製作、泥塑、剪紙等藝術創作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審美能力,還能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和成就感。

04.開展親子桌遊遊戲。

選擇一款適合家庭共同參與的桌遊,如象棋、圍棋等傳統棋類遊戲或拉密、冰壺等富有創意的桌遊,不僅能帶來歡樂,還能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感情。

“出去浪”,探索無限可能。

走出家門,天地廣闊。孩子可以玩的就更多了,推薦以下幾個特別值得去的地方。

01.在運動場奔跑。

在希臘體育聖地奧林匹克山上雕刻着一句名言:“你想得到健康嗎?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聰明嗎?就去跑步吧。”

運動,永遠都是最好的投資。孩子有了一顆強健的體魄,人生纔有無限的可能。

02.到大自然感受。

心理學家貝爾·福克說:

多去公園、植物園、森林等地方,你會收穫一個出色的孩子。

03.去博物館徜徉。

陳丹青說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最後上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就是博物館。

博物館確實是一所很好的學校,,它不僅收藏着過往歲月的珍貴記憶,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要見世面,去博物館吧,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

04.到大學校園遊歷。

雲南有一名父親,帶雙胞胎兒子到北京旅遊。參觀完清華大學,兄弟倆都立志要考清華。

10年後,哥哥高考703分,弟弟730分,雙雙被清華大學錄取了。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夢想,不愛學習,不妨帶孩子去探訪高等學府。

也許,名校的深厚底蘊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信仰”的種子。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埃爾凱特曾說:

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當好父母,最基本的是給孩子兩樣東西:根和翅膀。

給孩子根,就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港灣,讓家成爲他們心靈深處最安心的歸宿。

給孩子翅膀,就讓孩子在廣闊天地中自由翱翔,讓他們多走出去,看世界 、見天地、 見衆生。

點個【在看】,願孩子的心靈花園,既有宅家時的寧靜富足,又有戶外探索的多姿多彩。

十點讀書開視頻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頻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解讀:王維《終南別業》

作者 | 花朵之藍,有最遙遠的夢想,和最樸素的生活。

主播 | 安東尼,朝鮮冷麪下藏着一顆韓國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