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鬧劇正在反噬偶像

“年度最佳小偷獎”,“偷家兄妹”……

誰能想到,時隔6個月,電視劇《追風者》的鬧劇還在繼續。

愛奇藝尖叫之夜典禮上,電視劇《追風者》導演姚曉峰,李沁和王陽出席,主演王一博卻不見身影。

最終,《追風者》獲得“愛奇藝年度觀衆喜愛劇集”獎,李沁和王陽分獲“年度品質演員”獎。

然而,獲獎微博的評論區,卻被大量負面聲音控評。

這一次,不僅王陽和《追風者》導演捱罵,就連李沁也無辜跟着遭了殃。

僅僅因爲演了王陽妹妹,連帶被稱爲“偷家兄妹”……

01

一切要追溯到今年5月30日,白玉蘭獎提名名單公佈。

王陽憑藉《追風者》入圍最佳男主,引發王一博粉絲不滿。

粉絲迅速涌入白玉蘭,王陽和《追風者》微博下大罵。

愛奇藝解釋,“在白玉蘭獎提報細則允許的前提下,爲每位主演都做了報獎”,但最終只有王陽選上,王一博落選,但依然無法讓粉絲滿意。

聲明還表示,“報獎情況未同步主創和演員”,演員本人並不知道報獎的事。但王一博粉絲並不相信,依然在王陽的微博下各種人身攻擊詛咒。

誰站出來說話,只要不是罵王陽的,哪怕知名老編劇趙冬苓,也會被逼着刪微博。

還有粉絲找到愛奇藝客服要求退會員費,試圖施壓。

甚至白玉蘭結束幾個月後,粉絲謾罵依然沒有停。

《追風者》製片人陳祉希,導演姚曉峰,經常被“問候”。

有粉絲揚言,等導演的新作播出,就去打1星。

持續近半年的辱罵,也讓這場“追責”變了味:

在粉絲看來,《追風者》只是王一博一個人的劇,其他男男女女都不配提它,更加不應該去領獎。

如果沒有魏若來這個角色,《追風者》只是平平無奇的作品。

魏若來=《追風者》。

粉絲對《追風者》強烈的“佔有慾”,不僅要將王一博一個人的功勞,凌駕於整個劇組之上,還試圖讓王一博和《追風者》劇組的其他所有人站在對立面。

02

粉絲的謾罵,很容易讓不明真相的路人以爲《追風者》是一部爛片,但事實恰恰相反。

《追風者》豆瓣7.8分,是愛奇藝今年僅有的3部破萬劇之一。(另外兩部是《唐朝詭事錄2》和《我是刑警》)

《追風者》最大的特點是從金融視角切入,將傳統諜戰題材拍出了新鮮感和後勁兒。

劇情邏輯嚴謹,不降智不說教。人物鮮活立體,羣像刻畫紮實,從主角到配角“全員上桌”,將個體成長的心理歷程具像化。

畫面美感、音樂質感頻頻出圈。

白玉蘭五項提名也代表了行業對這部作品的認可。

然而,一部優秀的作品,離不開全體主創的努力。

以最近大熱的《永夜星河》來說,丁禹兮因爲慕子期一角成功“上桌”,這當然和他多年來對演技的鑽研分不開。

但2024年丁禹兮播出了4部作品,爲何只有《永夜星河》達到了熱播的效果?

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慕子期的人設高光,導演趙一龍對鏡頭的把控,包括劇組的妝發設計,對手演員和他的默契等等。

人物,無法跳脫出劇情,否則就立不住。所以,魏若來的人物塑造,是編劇,導演和演員的多方努力的結果。

任何一個角色,都不可能是個人的功勞。畢竟,哪個演員也不敢保證,自己拍一部火一部,全部依靠自己的影響力。

2022年,王一博和陳曉合作的《冰雨火》,還是當年火爆的推理刑偵題材,播出卻反響平平。

2023年,搭檔梁朝偉,周迅主演的《無名》在春節檔上映,正面對撞《滿江紅》,票房不足對方的1/4。

一部作品的成功,受制於題材,故事,導演,演員,宣傳,資金投入等諸多因素,並非某一人的功或罪。

這道理,就連王一博本人都認可。

在愛奇藝尖叫之夜的頒獎禮上,《追風者》的導演姚曉峰領獎時,體面地感謝所有演職人員:“一博,李沁,王陽,王學圻老師,還有我們幕後創作人員……爲此劇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因爲我們的團結一致,才鑄就了這部戲的成功。”

王陽也在獲獎感言的結尾,對身邊的李沁說道,“感謝我的妹妹沈近真”。

雖然劇中,兄妹倆的信仰走向不同,但兩人對這部劇的用心卻是相同的。也正是有了演員的彼此扶持,才能創造出一部成功的作品。

對比粉絲急着將《追風者》的成功等同於王一博一人的演繹。即使在經歷了近半年的網暴後,全劇組仍然儘量保持着體面與真誠。

03

10月,王一博因爲電影《熱烈》提名金雞獎最佳男主時,有粉絲表示:“如果不是《追風者》劇組,王一博早就影帝視帝雙提名。”

言下之意,白玉蘭王一博之所以沒有入圍,是因爲王陽的提名阻礙了他。

其實,按照規則,白玉蘭是可以多人提報的。

《繁花》劇組爲三名女演員唐嫣、馬伊琍和辛芷蕾都申報了最佳女主,最終唐嫣入選。

爲什麼報了三位女主?

《繁花》劇組給出的解釋:“《繁花》這臺好戲是大家一起完成的,每位演職人員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劇組爲了能儘量獲獎,爲每個演員爭取同等機會。

同樣是“老少配”的《南來北往》,也是申報丁勇岱和白敬亭兩人,最終白敬亭落選。

唐嫣、馬伊琍和辛芷蕾,番位不同,申報女主演卻相安無事。

白敬亭的粉絲,沒有爭論男主男配的問題,而是直接恭喜前輩。

番位不是不重要,但唯番位論帶來的後來就是,粉絲因爲王陽劇中爲四大家族服務的人設,認爲反派不能提名男主。

得出結論:給他提名,就是支持反派。

從而上升到《追風者》劇組立場問題,信仰問題。

這其實是飯圈常用的“撕x”手段,先是以聲量壓人,一邊對劇方,相關人員謾罵,逼他們就範;

一邊“潑髒水”,扯大旗,上價值,寫舉報一條龍,試圖佔領輿論高地,踢人下桌。

抓住一句臺詞,逐個字眼審判。甚至片尾曲第一個鏡頭,放的不是男主,而是反派,都要被懷疑別有用心。

這樣飯圈思維的上綱上線,是互聯網時代粉絲意志向文藝專業標準的一次進剿,此風氣一漲,本就緊縮的創環境,將會更加嚴苛,也更難產出好作品,間接踹了很多人的飯碗。

而粉絲爲了達到“不利我者必誅之”的目的,可以不惜自毀作品,給作品戴上“反動”的帽子。

粉絲自以爲在打一場光榮的仗,卻不知“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他們親自爲作品“定性”,也是在無視偶像本人的付出,最終受害的還是《追風者》本身。

尤其是在嚴酷的當下,2024年影視行業寒冬未過。電影大盤票房收入剛過400億,開機劇組數量銳減,包括王一博本人已經700多天沒有進組。

粉絲當然可以安慰自己,他有挑劇本的底氣,他在等好劇本。

可是,製作方在評估風險時也會審慎考慮,很顯然,行業在用沉默對抗這一場網暴,如果合作到最後,換來了一地雞毛,換來了“扣帽子”和無盡的網暴,那麼再大的流量紅利,都不值得冒險。

良好的創作生態,需要藝人,製作方和平臺共同維護,觀衆想要看到的是有真材實料的影視演員,是百花齊放的影視作品,合作共贏纔是唯一的出路。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