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向》我在歐洲用不起暖氣,提醒中國幾大能源陷阱(紀雲)
全球能源危機一觸即發。(圖/美聯社)
核心提要:
1. 從今年三月起,西班牙電價持續走高,九月平均電價已是2020年平均電價的四倍,約人民幣1200元。自九月初以來,德國、法國和英國的電力批發價格也不斷攀升。夏天用不起空調,冬天開不起暖氣,成了不少歐洲人的生活境況。
2. 歐洲電價都在漲,不是風電產能下降這麼簡單。今年歐洲極端天氣增加,各國出現用電高峰,但天然氣的市場供應並未相應提升。亞洲掀起的天然氣爭奪戰也波及到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中國爲了實現「雙碳」目標,開始爆買天然氣,1-6月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增至3978萬噸,已超過日本成爲天然氣最大進口國。
3. 爲了在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佔能源消費32%的目標,歐盟已將煤炭使用量從能源體系中剔除,但現有體系仍嚴重依賴天然氣和石油。供電不足並非只限於歐洲,恐怕也不是最後一次發生。
4. 跟新冠疫情一樣,氣候變化也在成爲一種新常態。更早開始低碳轉型的歐洲最早受到衝擊,轉型將持續多久,問題將糟糕到何種地步?寒冬將至,用不起暖氣會是我們所有人要面臨的將來嗎?
189 歐!上週收到房東發來的八九月電費單,反覆確認了好幾遍後才發現我沒看錯。這一輪電費週期才 55 天,兩個月不到,平均下來一個月近 100 歐的電費。按近期的匯率算,一個月電費 740 塊人民幣。上一次交這麼多電費還是一二月份,從那之後就立志節能省電。天暖之後電費單稍微縮水一點,平均一個月控制在六七十歐。入夏以來,日照時間長,幾乎不用點燈;天熱的時候只洗冷水澡,熱水器也不用開;家裡沒空調,偶爾吹個小電扇。本以爲夏天能少交電費,沒想到電費單又創新高。
細看電費單,電沒多用,但單位電價高了。從今年三月起,電價持續走高,九月平均電價是 2020 年平均電價的四倍。上網一查,發現到處都是西班牙電價破新高的新聞。儘管西班牙人均居民收入在歐盟算低的,電價卻在歐盟各國裡排前幾。
眼看着天氣轉涼,凜冬將至,如果夏天不怎麼用電也要交這麼多電費,冬天怎麼辦?
西班牙電費爲何全歐洲最高?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從西班牙異常複雜的電價體系說起。
西班牙的電價,不僅每月、每天是浮動的,每小時都在浮動。決定電價的是一個叫 OMIE 的機構——伊比利亞市場能源運營商(Operador del Mercado Iberico de Energia),這一機構獨立於西班牙政府,自 2003 年起管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電費價格(西班牙和葡萄牙)。
OMIE 有一個「電力池」(pool electrico),相當於一個電力拍賣所。在這裡,大約 300 家面對消費者的電力供應商向「電力池」裡投注,標明要多少電,以及願意付的價格。供給方是不同類型的電力生產商,他們往「電力池」報價,聲明能賣多少電,價格是多少。一般而言,核能和清潔能源產出的電報價最低,化石能源產的電價格最高,一方面因爲需購買原料,另一方面則是高昂的碳排放稅。
OMIE 收到供給雙方的數據後匹配供需,確認第二天 24 小時內每小時的電價,最終所有電力生產商也得到一個統一市場報價。
在這一模式中,供需的兩頭都直接影響到每日的市場價格。譬如當今夏歐洲出現熱浪時,用電需求激增。在供給一方,因悶熱無風,便宜的風能發電產能下降,結果進一步增加對更貴的化石能源發電的需求,拉高電價。冬天電價激增也是一個道理,寒冬推高供暖需求,同時便宜的太陽能發電量不足,推高對化石能源發電的需求。
今天夏天的國際能源市場發生了什麼?天然氣價格暴漲。歐洲天然氣定價基準之一的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從 1 月初的每小時 16 兆歐元上漲到 9 月中旬的 75 歐元(556 人民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上漲了360%以上。
西班牙的電力能源結構格外依賴天然氣。拿 10 月 26 日來看,清潔能源佔西班牙總電力的31.9%,其餘爲不可再生能源。其中最高的是「聯合循環」,這是一種利用天然氣發電的技術,佔總電量的 29.5%。目前天然氣是西班牙發電的首要能源,尤其在清潔能源產能不足時,天然氣被用於填補供需差異。
結果是無數像我這樣的消費者,在已經按照每日電價波動安排日常生活,忍受了由此帶來的種種不便後,依然要付高昂的電費單。這一電價體制意味着越是極端天氣,在人們越需要用電的時候,電價越高,越是用不起。夏天用不起空調,冬天開不起暖氣,成了很多歐洲人的生活境況。
歐洲電價都在漲,真的怪風嗎?
自 9 月初以來,德國和法國的電力批發價格分別攀升了36%和48%,它們現在徘徊在每兆瓦時160歐元(1185人民幣)左右的創紀錄水平。在英國,價格高達385英鎊(3383人民幣),比幾周前的147英鎊翻倍。在媒體報導中,很多政府官員將此怪罪於今年夏季悶熱無風,導致風電產能下降,拉高對化石能源需求。
真的是怪風這麼簡單嗎?歐盟範圍內,平均下來天然氣和煤炭一起構成了 35% 以上的電力來源。但每個國家情況迥異,瑞典、法國和盧森堡幾乎不用化石燃料,但波蘭、荷蘭、馬耳他和塞浦路斯 60% 的電能來自化石燃料。只有極少國家,如丹麥,風電是主要電力來源,其他國家仍依賴化石燃料發電。其中,由於煤炭的污染性最高,大部分國家都轉而使用天然氣作爲轉型中的過渡能源。此外,天然氣在很多國家也是供暖和烹飪能源,進一步拉高需求。
儘管歐洲很多國家對天然氣依賴性高,卻未及時補充儲備。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從上個冬天就開始醞釀。一月份歐洲出現極端寒冷天氣,我所在的加泰羅尼亞迎來幾十年不遇的降雪,居民取暖用電和天然氣需求增加,消耗了歐洲的天然氣儲備。
以往天然氣在夏季比較便宜,各國在此時抓住時機大量儲備,爲過冬做準備。但今夏因用電高峰,天然氣價格持續走高,這一儲備慣例被打破,目前歐洲天然氣的儲備量在一年中這個時候是歷史最低值。去年十月歐盟天然氣儲備在95%左右,目前只有75%。
歐洲主要從俄羅斯、挪威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獲得管道供應,儘管歐洲對天然氣需求增加,天然氣價格高企,天然氣供應並未遵循市場規律提升。
尤其俄羅斯未增加對歐洲的天然氣供給,讓歐洲人擔心莫斯科想利用這場危機爲有爭議的北溪2號管道做宣傳。這條在波羅的海下運行、直接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1230公里長的管道已經完工,但還沒有開始運營。該項目在歐盟內外都受到了嚴厲批評,指責它加固了歐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擴大普京總統的地緣政治影響。
亞洲掀起天然氣爭奪戰也影響到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開始爆買天然氣。中國海關統計顯示,1~6月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約3成,增至3978萬噸。此前天然氣最大進口國的日本同一時期爲3889萬噸,中國的進口量已超過日本。與此同時,韓國和東南亞也在增加採購。
儘管歐盟官員聲稱目前 75% 的天然氣儲備足夠過冬,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智囊團Bruegel 持不同意見。智囊團的分析師認爲,由於交易商和市場預計冬季可能會出現供應緊張,這一預計仍在持續推高天然氣價格。美刊《外交政策》分析,歐洲的這一輪天然氣危機是否會演變成全面的能源危機全看運氣:歐洲和其他與之競爭能源供應的地區有一個溫和的冬天。如果今年冬天又遇嚴寒天氣,恐怕將不只是居民用不起暖氣那麼簡單。
寒冬已至,低碳轉型之痛纔剛開始
能源價格的飆升不可避免地給歐盟的氣候政策帶來挑戰。
歐盟境內,電力公司有義務參加歐盟的排放交易系統(ETS),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ETS 目前覆蓋了整個歐盟的 10000 多家電廠和工業設施,這些電廠需購買碳排放許可證。新冠疫情復甦以來,歐洲碳價大幅上漲,從1月中旬的34歐元/噸上漲到9月的60多歐元/噸(444 人民幣),漲幅超 50%。
高企的碳價給電力生產商提供了清晰的價格信號,儘可能少用煤發電,選擇其他替代能源。今年六月,西班牙關閉了國內近一半的煤電廠。在現行歐盟能源政策下,這些燃煤發電站無法在財政上獨立存活。此後歐盟進一步禁止國家援助煤電廠,一舉關閉成必然選擇。西班牙計劃在 2022 年關閉餘下的 8 家煤電廠,徹底告別煤炭發電。
據 IMF 發佈的報告顯示,要實現全球變暖控制在 2 攝氏度以內的目標,2030年碳價應達到75美元/噸(478人民幣),甚至更高。推高的碳價格在依賴煤炭的歐盟成員國將進一步推高發電成本,嚴重依賴煤炭的波蘭等國在面臨國內高漲的電價時,對歐盟的氣候政策進行猛烈攻擊。
歐盟能源專員卡德利-西姆森(Kadri Simson) 不同意責任在碳市場,她近期一場以「價格飆升」爲議題的交通和能源部長非正式會議上說「整個歐盟的電價已經上升。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是天然氣的高價格和疫情後需求的增加。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發展,大多數國家都受到影響。」
她補充說:「今天難題的解決方案很清楚:我們需要更多可再生能源,我們需要提高能源效率。」
2019年,可再生能源佔歐盟 27 國能源消費的 19.7%,距離2020年 20% 的目標差0.3%。歐盟 2030 年的這一目標爲32%,並計劃進一步將這一目標提高到38–40%,最終到2050年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氣候中立的大陸。
目前歐盟成功將煤炭使用量從能源體系中剔除,然而仍嚴重依賴天然氣和石油,可再生能源仍未成爲主流,無法抑制對化石燃料的需求。這一低碳轉型的陣痛這一次在歐洲以高漲的電價顯現出來,然而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並非只限於歐洲大陸,這恐怕不會是最後一次。
氣候變化不再只是政治議題,而關乎每個人的生計
美刊《外交政策》在分析文章中認爲,歐洲本次能源危機給世界提供了一個氣候變化的樣本,其他地區能從本次危機中一窺將來。這一危機顯示,各國在採取氣候行動和麪對氣候變化影響時,將面臨一個潛在的不可預測和具有破壞性的過渡過程。
如果說在此前,氣候變化是一個政治議題,在今天,它是每個居民都能切實感受到的危機。
面對羣衆的不滿,在此期間,各國政府不得不拿出臨時解決方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承諾將居民支付的電費降低到2018 年同期水平,至今年年底,政府已將電力生產稅從 5.1% 暫時消減到0.5%,這是歐盟法律規定的最低標準。同時,也將電力消費增值稅從21%降至10%。西班牙生態轉型部長Teresa Ribera告訴記者,緊急措施將有助於將家庭每月支付的電費減少22%。爲實現這一目標,政府也將對能源公司從天然氣價格上漲中獲得的利潤設定上限。
法國政府直接通過發放現金的方式,爲那些無法支付賬單的人提供救濟,不過如果價格繼續升高,這一舉措將很快超出預算,恐將難以爲繼。其他措施還包括推出社會救助計劃,緩解能源貧困,防止家庭被切斷電力供應。2018年,約有 3400 萬歐洲人表示在冬天供不起暖氣。
我打算跟房東商量更換電力供應商和合同類型。在西班牙,消費者可以選擇兩個市場,一個是「規範市場」(Mercado regulado),目前1/3的西班人在這個市場裡,這裡的電價跟市場價一樣波動,意味着當電價上漲時,你的電費單跟着一起暴漲。另一個是「自由市場」(Mercado libre),這裡的電價由供應商決定,不直接受市場電價浮動影響。
房東選擇的是「規範市場」,在電價低時,譬如去年疫情期間,電費單就很便宜,但價格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如果不想承擔風險,可以選擇「自由市場」,至少在合同期內感受不到電價波動。但這只是短期解決方案,長遠來看,最終價格還是會上漲。
我已經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電視不看時便拔掉插頭,不讓它處於待機狀態。在電價非高峰時段用洗衣機、烤箱等大功率電器,電冰箱的溫度設到最低檔。然而消費者能做的是有限的,上一輪的電費單已經證明了個人節能行爲在能源危機下的徒勞無功。
跟疫情一樣,氣候變化的影響似乎也在成爲一種新常態。更早進行低碳轉型的歐洲最早受到衝擊,轉型將持續多久,問題將遭到何種地步?寒冬將至,這會是所有人要面臨的將來嗎?(作者爲鳳凰網《風向》特約觀察員,現居西班牙)
(本文來源鳳凰網《風向》,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