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把利益和做事分開

封面圖 | 《年會不能停!》劇照

1

問:

馮叔,我是一名創業者,開了一家公司。剛開始創業時,公司特別缺人,剛好有幾個朋友閒着,我就找他們來幫忙。他們也成了公司最早的員工。

當時公司小,大家都很隨意,也沒什麼上下級觀念。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公司逐漸走上正軌,人也多了一些,公司有大幾十號人了,也招聘了若干管理人員。可是我發現,我那幾個朋友,覺得自己是老闆的朋友、公司的元老,時常不配合公司的管理。

我夾在這些管理者與朋友之前,挺爲難的。按照規矩把他們開了吧,不地道,不夠義氣。偏袒他們吧,公司的很多規章制度就形同虛設。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辦?

馮叔:

很多創業公司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的事。

有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是:把利益和做事分開。創業早期就在的人,你把他們的利益固定下來,然後把增量的利益和做事給新來的人。

也就是把存量的利益確定了,給這些老人分好。這樣的話,老人前幾年的工作,利益上得到了確認,他就會放心。然後調整他的工作崗位,他的接受度就比較高,甚至不做事,離開公司都可以。

歷史上有個事件,叫「杯酒釋兵權」。這也是一樣的,如果老人不願意跟着公司前進的步伐前進,那就給他存量利益。

然後讓做事的人去獲得未來的增量利益。對新來的人而言,獲得存量利益的機會當然就比較少,但在未來的增量上,新來的人可以得到更多,這樣也能達到激勵的作用。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利益的分配來化解這種新老的矛盾。

至於他們心氣兒上的不平衡,你自己得想明白這個事,然後穩定立場,不能左右搖擺。如果你一會這樣一會那樣,創業根本不可能成功。作爲一個創業者、決策者,你必須去做決定,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能拖。

當然,在把利益分配好之後,一切都要按照公司的規矩、規則來辦。這樣的話,基本上就可以了。

2

問:

我也看到一些談論創業的文章。有人說,真正的創業者,身上是某種特質的。您覺得應該有什麼樣的素質或特質,纔可以去創業,或者說,什麼樣的人創業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馮叔:

一般來說,創業者中,這三類人往往都做得不錯。

第一種是極端喜歡一件事,而外部條件有所欠缺,於是自己去做。比如琉璃工房的楊惠姍,她本來是一名演員,她先生是導演。可是她就是喜歡琉璃,甚至別人做的都沒她做的好,於是她就乾脆自己做。類似的創業者很多,有人喜歡寫軟件,有人喜歡炒菜,等等,因爲愛好,然後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第二種是因爲有一個使命和願景,爲了實現這個使命與願景,然後去創業的。就像是宗教情懷一樣,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創始人都是爲了普度衆生,改變人類命運,於是自己去受苦,去探索,最終改變了很多人。

很多創業者也有自己的使命感,比如馬斯克,非要把人弄到火星上去,讓我們人類去火星變得不困難,這是他的使命。馬雲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他創業之初就有的使命感。

當然,相比馬斯克與馬雲的這種宏大使命感,也會有一些小使命,比如我認識一個醫藥公司的老闆,他就是想攻克一種疾病,想讓治療這種疾病變得容易且便宜,然後去創業的。

那麼,什麼叫使命?使命就是做這件事的發心和理由,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有了發心之後,它就會推動着自己去爲之行動。要想「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就得去專門做一個商業模式,來改變商業的基礎設施。要攻克一種疾病,就得不停地研究藥物。

第三類創業者,是把創業當成技術活。也就是所謂的創業「老司機」,他們很可能長期在大公司裡做管理或者做投資,收入很好,也看過了很多的創業,生活沒什麼太大壓力,然後拿點錢出來做一個事情。

我認識一家牛排店的老闆,他曾經在國外待了很多年,很喜歡吃牛排,回到北京以後,就開了家牛排店。當然,他自己還有別的工作,收入也很高。他很懂得怎麼去架構團隊,怎麼找到好的大廚,怎麼去找到合適的店面,怎麼去裝修,等等,他是熟手。對他來說,創業是個手藝活。

一般來說,創業難的是找錢,找合夥人,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這些都齊備了,創業才能比較好地走上軌道。對「老司機」而言,這些都相對容易一些。因爲把創業當做手藝活,他們就不害怕創業,而且多數時候都能做得好。

我有一個朋友,早年間也是做房地產。然後有一陣他就不做生意了。後來因爲一些原因,他又出來創業,拿上億的資金收購了一家企業,一兩年以後,又賣掉,賺一個多億,然後又歇着了。最近這幾年,他又開始創業。

我認識不少這樣的連續創業者,有一些每一個生意都做得很不錯,就是因爲他們已經掌握了這中間的很多規律。

當然,不管是這三類裡的哪一類,其實都是少數人。也就是說,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創業首先是在做一個人生的冒險,要承擔很多責任和風險。而多數人其實更適合安穩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居住地,去做一份自己勝任的工作,等掙到一定的錢了,再做點投資,這樣也挺好。但這和完全意義上的創業,是很不一樣的。

一起聊聊:

歡迎留言,談談你對創業、自己做老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