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南臺別院 空間美學成長營開課了
▲佛光山人間大學臺南分校開設空間美學成長營系列課程,在南臺別院開始上課,循序漸進培養學員探討並解決空間美學課題的能力。(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佛光山人間大學臺南分校開設空間美學成長營系列課程,8月31日在南臺別院開始上課,第一階段課程是四周的基礎美學創作,規劃從平面和立體設計的基本構成元素,開發培養學員的審美創作能力。
空間美學成長營一共規劃六階段系列課程,每一階段可以獨立學習,而全部六階段則統合成一個整體課程。六階段課程主題分別是:基礎美學創作、色彩認識與應用、體驗光影&尺度認識與應用、設計思考與模型、3D列印體驗、空間裝置改造,循序漸進培養學員探討並解決空間美學課題的能力。
每階段課程除了室內的講授練習和實作課程以外,還搭配戶外體驗教學或藝文公益講座,以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員學習潛能。另外,課程所着重的成長不僅只在美學能力上,還包括生活能力的成長。所以校方也安排了以保護(conservation)爲主題的生命教育學習內容,其中包括環境保護和生命保護,貫串了所有階段。
成長營營長、南臺別院住持滿舟法師表示,這次空間美學成長營系列課程的設計發想,秉持星雲大師「給」的精神,希望提供青年學子從這個有趣的主題打開學習的視野,喚起對自己生活空間、土地文化的感情和想法,進而能增加生命的底蘊和厚度。而參加課程的社會人士也能在其中獲得關於探討空間美學課題的豐富經驗,結合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專業知識,從生活空間的細節學習,啓發靈感、質感、美感。總體而言,希望讓學員能從空間建築構造的認識中,提升對美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增強思考並解決空間美學問題的能力,進而開發自我學習的潛能。
人間大學臺南分校教務長張瑜真,她是這次課程的主要設計發想者及規劃執行者。她表示整個課程發想始自她個人從小在以色列接受開放式教育成長的體會,以及過去曾經籌辦類似教學活動的經驗。課程全部採取經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模式,讓學員透過對實作經驗的反思來進行學習,講師引導學員以更主動的態度學習。全部授課講師將持續密切彼此討論,回饋各自的教學成果,幫助學員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步驟。
南臺別院青年團輔導法師知喜法師,負責統籌貫串全部課程的生命教育學習。她表示核心內容將着重在建立學員的團體生活默契,以環境保護和生命保護爲主題的對話來認識他人並瞭解自己,促進發展人際良好溝通的能力。
第一階段課程主題爲基礎美學創作,講師徐瑞陽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碩士。擁有多年豐富的空間營造規劃經驗,最近承接的計劃案是屏東縣泰武國小的環境步道規劃。他在南科國際實驗中學兼任美術老師的教學理念是要讓學生在校園中觀察人、物、建築,用對環境的感知來創作。他創辦的「佇這生活」工作室位於安平舊社區的中興街,目的是作爲藝術家朋友們的聚會和展演據點,以及提供當地居民親近藝術的機會。這次課程的第一階段聘請他來教導學員點線面的構成方式和美感創造。
31日當天下午的戶外教學則聘請魏姿芸擔任講師,她從日本著名的唯美派小說家谷崎潤一郎的美學評論觀點出發,將帶領學員前往吳園公會堂,親身體會歷經多個朝代不同國家文化洗禮的臺灣建築空間美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