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沒進口 日本食品輸臺仍成長
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輸臺可能解禁,其中包括農漁產品影響最大,圖爲福島生產的漁類產品。(摘自日本福島縣臉書)
日本311前,福食進口臺灣以越光米、納豆、鹽漬鯖魚、昆布及秋刀魚等爲大宗,但核災爆發後,時隔多年,儘管臺灣尚未開放進口,但自日本進口的白米只增不減、冷凍昆布也漸漸回到未發生事故前的水準。臺大動科系教授陳保基表示,福島生產的農產品替代性很高,現在開放福島食品是「象徵意義」,不具實質經濟效益。
福島食品包含福島、茨城、巖手等一帶因爲311核災引起食安疑慮,至今生產製造的食品仍禁止輸臺。依據農委會在311地震後所做的報告指出災區主要生產地食品,包含越光米、納豆、鹽漬鯖魚、昆布、秋刀魚。
根據農委會資料,311主要震災區的稻米產值合計爲 2800億日元,約佔日本稻米產值 15.6%的實績。災情剛發生時,農委會也認爲短期內日本進口量會急速萎縮。
如今依關務署統計,2010年臺灣進口日本米有30萬公斤,2011年地震當年萎縮至17.5萬公斤,不過到2021年已經突破了165.5萬公斤。
另外像是昆布(生鮮、冷藏與乾燥)地震前一年進口金額388萬美元,地震當年立即萎縮逾3成,去年進口金額已經達到427萬美元,顯見在臺灣未開放福島食品時,消費者已經找到取代福島相關縣市食品的替代品。
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民衆如果喜歡日本食品,其他縣市一定也能生產,或者改吃其他類似的產品,有何不能夠替代?並且過去臺灣對日本長久以來都是逆差,顯示臺灣人過去一直很支持日本產品、農產品,不一定要藉由開放福島產品來表態「臺日友好」。
賴正鎰認爲,臺灣身處重要戰略位置,日本甚至還想跟臺灣拉進關係,臺灣不一定要犧牲國人健康加入CPTPP。一位不具名的專家表示,許多日本料理店反而更害怕開放福食,在可能標示不清楚或者無完整的配套下,民衆恐會放棄去日本料理店消費,尤其是日本的生鮮產品。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則表示,如果臺灣真的要開放福島食品,就要比照日本,連生產的縣市都要標示清楚,檢驗與標示都要比照國際通行規則、科學標準來取得民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