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兩級法院攜手殘聯切實推進殘疾人法律服務和多元解紛工作

將“需求清單”轉化爲“履職清單”

——莆田兩級法院攜手殘聯切實推進殘疾人法律服務和多元解紛工作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4日訊 一張適合輪椅進出的桌子該有多高?近日,莆田市殘聯工作人員驅動輪椅,從莆田市荔城區綜治中心的大廳進入糾紛調解室的桌旁,一路順暢。

“這種圓角會議桌方便輪椅隨時移動,腿部空間也足夠寬敞。”工作人員表示。比普通桌子高出五六釐米,看似小事,實則關係着殘疾人解決糾紛的便利“指數”。近年來,莆田兩級法院攜手殘聯切實推進殘疾人法律服務和多元解紛工作,受到各方的肯定。

硬件+軟件

打通涉殘訴訟服務“最後一公里”

平緩的坡道、低位導訴臺、語音同步字幕、無障礙衛生間、盲文版訴訟指南、殘疾人訴訟服務專崗……在仙遊縣人民法院,“硬件”已足夠“無礙”。

“近年來我們辦理過不少涉殘疾人的案件。無法及時得到專業化的盲文、手語翻譯指導,一直是辦案時的痛點。”仙遊法院立案庭庭長鬍志鏗曾經目睹過兩位特殊當事人通過手語激烈“交鋒”——當事人鄭某和趙某均系聽障人士,因借貸糾紛來到仙遊法院尋求幫助。

“雙方當事人曾經是朋友,要解開當事人‘心結’,做到案結事了,最好是運用他們熟悉的溝通方式來化解糾紛。”胡志鏗說,在部分涉聽障人士的案件中,法官雖然可以藉助手機軟件與當事人進行文字交流,但大量書面語與法律術語仍需專業的手語翻譯員進行溝通。

依託“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仙遊法院邀請殘聯指派的手語翻譯人員和調解人員參與案件調解。在承辦法官和手語翻譯人員的多次溝通協調下,最終促成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要讓司法助殘發揮實效,建立常態化、順暢高效的協同工作機制是關鍵。

像仙遊法院這樣,與地方殘疾人聯合會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邀請殘聯工作人員、志願律師、盲文教師、心理輔導教師等入駐調解平臺,聯合開展涉殘疾人矛盾糾紛調解,正在成爲莆田兩級法院積極推進的工作。

“無礙”硬件加持“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讓特殊羣衆感受到人民法院更細、更實的司法服務。

莆田兩級法院將積極實踐、創新探索,努力打通殘疾人司法保障“最後一公里”,讓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解紛服務惠及各類訴訟羣體。

個案+類案

有力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

“你們的兒子還在醫院住院,你們就來鬧離婚?”開庭審理這起離婚案時,莆田市城廂區法院法官朱秋霞感到難以置信。

林某與張某因照顧孩子及經濟收入等問題產生矛盾,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訴至法院。

朱秋霞瞭解到,林某與張某的孩子張某某患有孤獨症,開庭前一天,張某某因急性疾病住院治療,而夫妻二人則在法庭上因張某某的撫養權以及今後探望、醫療費、教育費等問題爭執不休。

鑑於孩子情況的特殊性,承辦法官當即決定啓動涉殘疾人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邀請區殘聯共同參與調解。城廂區殘聯工作人員立即來到法庭參與調解,從殘疾人救助、費用報銷、干預治療、康復訓練等方面一一給當事人進行解讀。經多方努力,林某與張某終於達成一致,簽下調解協議。

“孤獨症又被稱爲‘星星的孩子’,看護孤獨症兒童對父母而言是經濟和精神的雙重考驗。”城廂區殘聯工作人員李少雲說,向孤獨症兒童的父母闡明救助政策及干預治療方法,可以減輕孤獨症家庭的經濟壓力,爲孤獨症孩子更好地謀劃未來。

早在2018年,城廂區法院就已經與區殘聯嘗試聯動協作,在一起涉殘疾人家暴案件中,城廂區法院作出由殘聯代爲申請的人身安全保護令,並與區殘聯共同設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由殘聯推薦具有法律、教育、心理、婚姻家庭等方面專業知識的人員作爲法院的家事調解員、家事調查員,共同形成殘疾人司法保護合力。

一個個殘疾人權益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傳遞出保障殘疾人權益的鮮明價值導向,引導着全社會共同尊重、關心、支持和幫助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