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人文科學角度分析 國科會智庫鎖定7領域提建言
國科會透過計劃補助形式,成立「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科民社中心),專注於科技政策提供建言,由政治大學團隊執行,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陳東昇擔任科民社中心召集人。
陳東昇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美中之間發生南海對峙、貿易戰、科技競爭連帶影響全球經貿,同時,科技巨擘掌握新興科技話語權,也會牽動民衆權利。換言之,科技發展可能受制於地緣政局變化,臺灣不能只是鑽研如何技術領先,更需要多點人文科學角度觀察、預判局勢。
他舉例,當ChatGPT推出,大衆驚豔於技術本身的演進,不過生成式AI的演算法,是否隱含偏見造成社會上更大數位落差,或者新科技發展讓公民參與、勞動市場結構產生轉變等,這是科民社中心重點思考研究領域。
國科會的國家科技佈局藍圖聚焦於半導體與量子、人工智慧(AI)、資安、太空、國防、淨零、防疫與高齡科技等7大前瞻項目,上述7大領域也是科民社中心研究範疇。
陳東昇分享科民社中心已展開多項計劃,包含中國減碳政策與美中臺供應鏈影響、國際政治對半導體產業聚落影響,及生成式AI對民主與社會的影響等。
科民社中心也會與工研院、資策會、國防安全研究院、資通安全研究院,以及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等密切合作,協力打造政策研究生態系。
陳東昇指出,未來科民社中心規模將會擴充,透過海外博士生了解國外智庫,現多是找在美國留學、對科技政策有興趣的臺灣學生,之後希望拓展到日本、德國、英國、歐盟等。
畢竟要談的是全球政治經濟跟科技政策、產業之間的關聯性,他表示,就像臺積電到美國、日本、德國設廠,其他國家紛紛招手,科民社中心在研究上也不可能只與單一國家合作,中心的另一目標是「超前部署」未來重大科技議題,透過國際交流正好可瞭解各國聚焦的方向爲何,有助中心掌握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