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農轉賣35公斤芹菜獲利14元卻遭10萬元罰款,原因竟是?

福建老農賣了177斤芹菜,成本花了122元,到市場後轉手賣給批發商,賺了14塊錢。但不巧的是正好趕上有監管人員在這個超市內執法,一檢查發現芹菜不合格,有大量農藥殘留,被罰款5萬塊,後因遲遲沒有繳納罰款又加罰5萬塊,兩次共10萬塊。

10萬塊鉅額罰款,對於一個年紀這麼大的老農,確實是過重了。而且這芹菜是老伯從王大姐自家菜地裡買的。看着水靈去賣了。不是大面積種植。但市場監管局執法是依法行事,只看到了芹菜有農藥殘留超標,而不顧其它。

老伯可急壞了,哪有這麼多錢呢,所以也沒有交。這樣2022年10月,市場監管局就開始催繳了,並想依法對老農催繳罰款。並且加罰5萬塊,因爲延期不執行。

2023年,老農無力履行這麼多罰款,市場監管局2月份要求法院強制執行。好在法院一審駁回請求,不予執行。近來二審也是同樣維持原來的駁回意見。

這個事情引發熱議,被大家稱爲:小重過罰。執法過程是依法行使的,程序上並沒有什麼問題和不合規。但是要不要“往死裡整”,則充滿爭議。執法應該充滿溫情。固然食品安全刻不容緩,大家都很關心。但對此觸犯而且很輕微,下這樣的“重手”,卻令人難以承受。

關鍵是被法院駁回後,閩侯法院市管局依然沒有認識到問題。還要求再次強制執行,催繳罰款。申請複議後,二審又被駁回。

35公斤芹菜,這位老伯並非生產者,他是從別的農戶那裡買的,也並不知情,況且芹菜轉售後賺了14塊。也沒造成多大的後果。如果如此重罰,那農家自己種的菜誰還敢賣?因爲他們自己種的自己覺得很好,還是無公害,有沒有條件自己來檢測。那隻能憑運氣了。

對於執法者來說,如何平衡法律和人情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好在這位老農最終被法院判不予執行。總算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