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第1天 有人用7國領導人頭像做了一座"垃圾山"

當地時間6月11日,七國集團(G7)峰會英國康沃爾郡卡比斯貝正式開幕。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是近兩年來G7領導人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議。

不過,G7峰會召開的第一天,場面似乎有點尷尬。

正值G7峰會召開之際,峰會會場周邊舉行了多場抗議行動,抗議民衆指責G7集團並沒有採取實際措施應對全球挑戰,空談多於行動,一則標語中寫道“G7做過值得驕傲的事嗎?”

抗議活動並沒有干擾G7領導人開會的日程。預計G7峰會將主要討論公共衛生、經濟復甦以及氣候變化問題。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表態希望能與中國展開合作

當地時間6月11日,默克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方面,“沒有中國,我們將永遠也找不到解決辦法”。

抗議聲中開幕的G7峰會

G7集團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7個國家組成,成員國每年輪流出任主席國並主辦年度峰會,今年便輪到在英國舉行。

除七國領導人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南非領導人以及歐盟代表也出席了此次峰會。

從參會領導人間的互動來看,他們似乎對此次峰會的召開很是激動。視頻中顯示,領導人間以“擊肘禮”打招呼,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美國總統拜登“相談甚歡”。馬克龍發佈推文還不忘“艾特”拜登,寫道“我們決心有所作爲”。

遊客們正在看由電子垃圾製作的“回收山”。/《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然而,G7集團領導人的激動心情沒能感染會場周圍的抗議人羣。

就在G7峰會召開的當天,康沃爾郡多地舉行抗議活動。抗議者舉着“抵制G7集團”的標語,指責G7集團空談多於行動,沒能爲應對全球挑戰做出實際行動。

抗議主題包括疫苗分享、海洋環境、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等。英國《衛報》指出,數千名抗議者計劃在海灘、街頭舉行示威活動。

爲應對抗議活動可能帶來的混亂,英國政府向會場周邊增派了不少警力。據路透社報道,根據康沃爾郡和德文郡警方提供的數據,共出動了6500名警員和工作人員以維持秩序。

除抗議活動外,還有不少人選擇以創造作品的方式表達對G7集團的不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以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爲原型創造的G7領導人雕塑,被稱作“回收山”(Mount Recyclemore)。創作者Joe Rush表示,G7集團每年生產近1590萬噸電子垃圾,其中美國生產的電子垃圾總量佔比最高,“我希望這件作品能刺痛他們的良心”。

默克爾強調應與中國合作

儘管外部抗議不斷,但G7峰會仍在繼續。

本次G7峰會的一大主題便是疫苗分享。G7領導人承諾,將向全球提供至少10億劑新冠疫苗。《華盛頓郵報》指出,此前美英等G7成員國一直被批評大量囤積疫苗,遠超國內實際需要,並且排擠貧窮國家。不少人認爲,如今才承諾疫苗分享,不過是想消除國際輿論負面評價

G7集團的疫苗分享計劃也遭到了活動人士批評,他們認爲G7集團的疫苗分享計劃“缺乏雄心,速度太慢”,這表明西方國家領導人在應對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危機時,準備尚未充分。

當地時間2021年6月11日,英國康沃爾,G7峰會舉行。圖爲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總統拜登。/IC Photo

還有部分人質疑G7集團是否能切實履行承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許多次G7峰會都以大膽的言辭收尾,但當領導人返回各自國家後,卻很少做出切實行動。

2018年的G7峰會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2018年,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拒絕在G7聯合聲明上簽字。歐盟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安東尼·德沃金補充道,G7集團也未能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這些都讓人們對富裕國家的承諾產生了懷疑。”

另外,英國首相約翰遜還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了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重要性。他表示,大型經濟體需要確保世界以一種更公平的方式復甦,注重可持續性,避免重犯2008年金融危機後出現社會各領域復甦不平衡的問題。

預計氣候變化以及生物多樣性也將是G7峰會議題之一,默克爾在記者會上強調了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她表示G7國家希望與各國共同合作努力,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領域,“如果沒有中國,我們永遠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G7領導人正在淡化特朗普的影響

根據目前看到的峰會視頻,2021年G7峰會的氛圍要比特朗普參會時“輕鬆”不少。

拜登似乎在扮演“傳統”的美國總統形象,安撫盟友,並向盟友們保證他不是爲了製造“波瀾”而來。

這與特朗普形成了鮮明對比,特朗普曾嘲笑G7集團過時,2018年還拒絕在G7聯合聲明上簽字,指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假話,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華盛頓郵報》指出,G7集團的合作曾在特朗普執政4年間“分崩離析”,在峰會開幕當天,G7領導人都在盡最大努力表明,他們已經翻過了“特朗普時代”。

G7領導人試圖展示,“特朗普時代”的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然而,特朗普帶來的影響,並不會因爲圓桌會議上換了個人就被簡單消除。

一方面,雖然拜登一再強調要修復“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但這仍然不足以緩解盟友國家的焦慮。路透社指出,不論是G7集團,還是北約和歐盟,領導人們都擔心美國政治會再次出現搖擺。

“這是特朗普1.0和特朗普2.0之間的過渡期嗎?沒人知道。”前歐盟駐華盛頓大使戴維·奧沙利文說道。

另一方面,拜登的外交政策中同樣有“美國優先”的影子。此前,拜登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再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應首先有利於美國的中產階級。路透社指出,事實上,對於歐洲政府而言,這就是“美國優先”的委婉說法而已。

《紐約時報》指出,儘管拜登試圖在G7峰會上展示良好形象,但拜登對與盟友協商妥協的興趣並不比他的前任高多少。由此看來,在“美國回來了”的口號下,G7集團內部分歧並不見得會較特朗普時期有多少改善。

延伸閱讀

CNN:中國不是G7成員 卻主導着整個峰會議程

【文/觀察者網 齊倩】就在剛剛,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在英國開幕。美國總統拜登此前頻頻對外喊話:從所謂“新冠病毒溯源”到臺海問題,目的只有一個——試圖聯合盟友施壓中國。

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11日發文評價道,中國雖然不是G7成員國,但在這次G7峰會上,中國的存在顯得十分重要,“主導着整個峰會議程”。

拜登和約翰遜在峰會前舉行會晤,CNN報道截圖

在上臺之初,拜登便向美國的盟友們承諾,“美國回來了”。拜登宣稱,不同於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優先”,他將帶領美國重新團結盟友,與“民主國家”加強合作。

6月11日至13日舉行的G7峰會,是拜登作爲美國總統的首次海外出訪行程。多家美媒預測,拜登將在此次峰會上試圖說服盟友與美國一道,在涉疆涉港和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但拜登的美好願景能實現嗎?

CNN認爲,G7中的一些國家,似乎不願意冒着損害與中國雙邊關係的風險,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路透社11日評論稱,特朗普已經讓美國在全世界失去了信譽,G7其他國家正在質疑美國的民主程度。

CNN:中國主導着G7峰會議程

6月6日,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介紹了他參加G7峰會的相關行程。他還寫道,“美國必須以強大的姿態領導世界”,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的有害活動”。

拜登還在文章中表示,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要在升級實體、數字和衛生基礎設施方面,向世界提供一個不同於中國的“高標準替代方案”。

三天後(9日),拜登在登上“空軍一號”、正式開啓首次海外訪問之前,對記者稱,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向普京和中國”明確表明,“美國和歐洲關係緊密”。

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署名文章

CNN寫道,中國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有國家”組成的G7中的一員,但在這次G7峰會上,中國的存在可能會顯得十分重要,“主導着整個峰會議程”。

這些議程預計包括,施壓世衛組織在次進行所謂“新冠溯源調查”。此前,英國《衛報》援引一份泄露的會議公報草案稱,G7集團領導人將呼籲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所謂“新的、透明的”調查。

毫無意外,這項呼籲是由美國拜登政府首先發起的。CNN補充稱,有跡象表明,圍繞這一議題的“戰線”已經初步形成: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拜登於週四發表聯合聲明,對該提議表示支持。

對於美國頻繁在新冠起源問題上煽動陰謀論的行爲,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6月7日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在溯源問題上甩鍋推責的行徑,同當年編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謊言的行徑如出一轍。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將溯源政治化,停止污衊抹黑中國。

德媒曾報道,G7還希望在峰會上,提出全球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倡議,以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推進大型建設項目,從而替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據CNN報道,這一方案最初也由拜登推動,旨在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抗衡。澳大利亞則希望利用這一機會,在與中國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中尋求支持。

此外,美國政府也沒有放過在涉港、涉臺等問題上給中國“添堵”的機會。《日本經濟新聞》曾透露,美國和日本正計劃慫恿G7在峰會中,將臺灣問題寫入G7公報,以對抗所謂“中國大陸向臺灣地區施加的壓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剛剛在推特稱,G7峰會開始了

路透社:美國可借G7“東山再起”?盟國存疑

從上述的峰會議程來看,美國在涉華問題上咄咄逼人,十分強勢。但CNN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到了一個事實:是G7對中國做出反應,而不是中國對G7做出反應。

CNN隨後援引了《環球時報》的一篇報道。報道中稱,G7的影響力和權力不再值得期待,根本原因是世界的經濟和政治重心已經東移,“中國現在正在制定全球議程”;G7國家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上的“根本分歧”,將“阻礙他們採取任何實質性行動”。

CNN認爲,G7國家間的“根本性分歧”是,各國是否願意冒損害與中國雙邊關係的風險,在某些領域轉向甚至接近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的目標。

歐洲的一些外交官和官員稱,拜登需要應對尷尬的現實。雖然歐盟對華越來越強硬,但是各國對美的經濟和戰略優先級別不同。“他們(美方)正在認真考慮歐盟的顧慮,”一名歐盟資深外交官此前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但現實是,我們不是100%團結,而中國人知道這一點。”

事實上,隨着世界經濟從疫情中復甦,許多西方國家仍一如既往地依賴中國市場和投資。在歐洲國家正在掙扎着擺脫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時,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除經濟原因外,“分裂”美國和盟友國家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特朗普已經讓美國在全世界失去了信譽,G7其他國家正在質疑美國的民主程度。

路透社11日表示,經歷了特朗普時代的衝擊後,G7的歐洲國家領導人擔心美國的政治鐘擺會再次搖動,因此他們是想看拜登會做些什麼,而不是聽他說了什麼。

路透社報道截圖

前美國官員和外交消息人士也說,拜登政府的政策存在矛盾性:一方面,拜登政府一直對外宣稱,美國的外交政策將會是多邊主義;另一方面,美國近期推出的國內經濟方案,均強調將“優先購買美國貨”和“有利於美國中產階級”。

前歐盟駐美國大使奧沙利文(David O’Sullivan)直言:“這會是特朗普1.0和特朗普2.0之間的過渡期嗎?沒人知道。我認爲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我們應該抓住這屆政府的機會,加強雙邊關係,並希望這種關係能延續到中期選舉和2024年之後。”

當地時間6月10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來自12個歐洲和亞洲國家的受訪者中,僅有17%的人相信美國目前的民主狀況“正在樹立民主價值觀的良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