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遺書揭藝術工作者困境 聽那潮起潮落的響聲

▲ 曾獲國際鋼琴大賽銀賞的29歲楊姓鋼琴家8月21日上午從土城住處墜樓。楊男生前曾在網上吐露淒涼身世,讓人看了不禁鼻酸。(圖/翻攝臉書)

● 宋運川/影音工程人員、社會議題參與者

去年有樂團因爲經濟因素及深感藝術經營所遇到的阻礙,遺憾宣佈暫停活動,前陣子則發生不幸的意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楊姓鋼琴家,端看他的遺書內容,其實很大一部分的反映目前臺灣藝術體制的重大狀況,而這些狀況使得從事這個行業的業內人員,遇到相當多的阻礙以及發展上的瓶頸。

藝術業者不諳法律

楊姓鋼琴家在遺書內提到說有諸多表演參與排演後取消演出的情況,也曾經發生和藝術演出單位合作,但是未獲取酬勞的狀況,這其實反應了部分從業人員對於《民法》項目的不熟悉,在進入任何的商業項目前,無論合作對象、輩份、規模等,都應該要詳實的訂立契約,即使只是文字溝通紀錄,依然可依照《民法》契約成立,而活動若遭取消,依法也可以要求補償。然而很可惜的是在現行的藝術體系中,許多人依然沒有受到相關的訓練。

表演者往往費時做功德

楊姓鋼琴家的遺書中,亦提到他在過往的學術體系中有參與許多演出製作,然而實際上大部分的培訓機制所進行的製作大多是無酬勞且多半不售票的藝文項目,在這樣子的情形下,其實這些展演項目對於部分演出者而言可能沒有這麼大的效益。

▲ 楊姓鋼琴家的遺書中指出曾爲了衛武營總監簡文彬的邀請而排練半年,卻突然被取消。圖爲衛武營總監簡文彬。(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自行吸收無謂成本

許多純發表性質的項目其實是有對部分藝文從業人員有成本上的消耗。舉例而言,過往在我所受的藝文訓練體系中,縱然是無酬勞的節目,哪怕是沒有演出的角色,學校依然會動員大部分的學生,我曾經有同學公開提出:「如果我們沒有要演出,卻還是要參與,那麼爲了這個項目,就必須得放棄一些工作」,然而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正面迴應,當時並沒有體悟到其中的成本損失,如今在這個產業才發覺這樣的成本其實有點高。

產學落差 相對剝奪感大

部分師長其實沒有辦法理解以現場活動爲生的藝術從業者所遇到的問題癥結點,尤其是時間成本和基本維護投入的金錢成本一直處在不穩定狀態,相比於在學術機構內的穩定工作,藝術從業者其實是相當浮動。

藝文從業人員彼此之間的基礎條件相差十分巨大,會出現許多的相對剝奪感,當有些同行幾乎不用負擔基礎成本和生活條件無虞,與這些人的差距就會經年累月地擴大。

社會對自由業人員不友善

▲ 與固定受僱人員相比,自由業性質的藝文人員較難維持生活品質。(示意圖/林冠廷提供,非指當事人)

中華民國政府/社會對於自由業從業人員的制度近乎苛刻地不友善,除了我們有被暱稱爲「失業懲罰稅」的國民年金和健保制度,不管是經過幾次政黨輪替,都持續被打壓的各行各業產業工會,高昂的居住成本以及受其影響的物價水平,加上付出高昂交通成本才能存活的惡劣環境,與固定受僱人員相比,自由業性質的藝文人員的生活水平非常難以維持。

在經濟與生活壓力中取得平衡

邱厚文(2020)《創作、工作與自我:論臺灣獨立樂團的另類生涯》這本論文研究多位線上樂手/樂團在生活與藝術工作中取得平衡的過程,其研究顯示依據藝文場域不斷變化的心境和需求,樂團與樂手必須隨時調整生活、工作型態。

在當代,藝術工作者,尤其是樂團人該怎樣在經濟生活壓力和藝術活動中取得平衡,一直都是許多人在探討的議題,幸運的是,根據諸多文本與研究,歸納出當今藝術工作者所擁有的優勢,足以使得許多新興藝文產業從業人士,擁有許多藝文資本轉換的能力。

▲ 不少獨立樂團爲了維持營運所需的成本,會兼職工作,以持續投入熱愛的音樂工作。(示意圖/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比起他們之前曾做過的,充滿重複性且缺乏挑戰性的正職工作,樂團和音樂相關工作更富有變化性。這讓以音樂工作爲軸心發展的生活、工作型態不但有趣,且能夠爲工作者帶來成就感。」(邱厚文,2020,p.107)。

由此可以看出嘗試取得平衡的樂手/樂團,無論是否選擇傳統的全職工作、兼職工作、接案等,都能夠藉由調整藝術工作的平衡以及融合比例程度,不僅能夠獲得做起來開心的工作,也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取得維持生活的財富資本,最重要的,所有的平衡,其核心還是音樂工作,於是不管取得生活資本的平衡如何做調整,音樂藝術的本質萬變不離其宗。

此論文研究中訪談了一個樂團,該樂團爲了讓創作、排練更順暢,經營起一個鐵皮屋練團室,當遇到進行這樣子的藝術經營所需投入的成本時,幾個樂團成員必須調整工作狀態,去尋覓一個比較高薪資的正職工作,來儲備藝術創作資源,但是縱然幾個團員正職所從事的工作與音樂不一定相符合,其意義本質依然是在需要籌措鐵皮屋練團室這樣的音樂核心工具,工作的變化只是圍繞着音樂這個核心理念去調整。

大港人生 起起伏伏

▲ 梵谷的困境,使他的畫筆熱情炸裂。(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因爲警察的壓迫,有了Run D.M.C的F the police;林生祥在臺北都市的挫敗,有了《風神125》這首歌;瑞典、蘇俄、納粹德國的壓迫,使得西貝流士在芬蘭獨立後寫出《芬蘭頌》;波蘭的陷落,讓蕭邦寫出Étude Op.10, No.12《革命》;Dave Mustaine被踢出Metallica,使得Megadeth成爲四大鞭金之一;Courtney Love的人生起伏,使他一直在音樂圈發光;梵谷的困境,使他的畫筆熱情炸裂;趙小勇的生計與藝術間的迷茫,使他的藝術意境更上層樓。

引用一句「大港開唱」的標語:大港人生,起起伏伏,親像海涌。

就像海浪總會起起浮浮,潮起的時候高,低潮的時候低,但是藝術,尤其音樂創作,重要的不是時刻計較你現在在高低的哪個位置,而是潮起潮落的精彩響聲,是看到潮起的艱辛以及堆疊,是海浪中那份奮不顧身,是時刻的省思你現在的高低代表着什麼,代表體制對你的影響、社會現況、臺灣人價值觀。

僅以此文悼念楊姓鋼琴家,願他自由,也願藝文產業的後進們環境更爲完善。

▲ 「大港開唱」標語:大港人生,起起伏伏,親像海涌。(圖/出日音樂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宋運川」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