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周評 爲聚焦主業,阿里半個月甩賣200億

2025年伊始,“賣”依然成爲阿里的主旋律。

1月1日晚,阿里巴巴集團(09988.HK;BABA.US)發佈公告,宣佈子公司及New Retail與德弘資本達成交易,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約合123億元人民幣)出售所持高鑫零售(06808.HK)全部股權,合計佔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的78.7%。

這是半個月之內,阿里的第二次大甩賣,合計金額近200億。

12月17日,阿里巴巴發佈公告稱,公司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同意將銀泰100%的股權向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出售,阿里巴巴就銀泰出售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爲74億元人民幣,預計因出售銀泰而錄得的虧損約爲93億元。

阿里在銀泰身上耗費的時間長達10年,而在高鑫零售身上也投資了7年。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投入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獲得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20年,阿里巴巴再次投入280億港元,進一步增持高鑫零售股份,增持完成後,阿里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高鑫零售正式成爲阿里巴巴的並表子公司。

阿里此次表示,此次出售將導致公司產生約131.77億元的損失。

高鑫零售CEO沈輝發佈的《致大潤發全體員工的信》表示,德弘資本接手後高鑫零售在整體經營決策、戰略方向、核心管理層等方面都將保持穩定且基本不變。本次交易爲阿里根據其戰略方向所做的聚焦調整,在過去七年,阿里對高鑫的數字化轉型給予了重要的支持。未來雙方業務合作不會中斷,彼此還是非常重要的業務夥伴。

官網顯示,德弘資本是一家國際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德弘資本的核心團隊曾領導了KKR及摩根士丹利在亞洲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並創造了跨越多個週期的長期優異投資回報。德弘資本獲得了國際國內領先的長期機構投資者的大力支持,包括各國的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捐贈基金、母基金和家族基金等。

在過去30年間,德弘資本團隊投資了一系列在PE界具有開創性的項目,扶植了衆多龍頭企業,如中國平安、蒙牛乳業、海爾、通化東寶、認養一頭牛、南孚電池、中糧肉食、聖農發展、恆安集團、百麗國際、現代牧業、聯合環境等。

回到本次交易的核心焦點,高鑫零售最重要的資產以及最被消費者所熟悉的品牌都是大潤發。

大潤發是一家中國臺灣的大型連鎖量販超市,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所創設。1997年4月,大潤發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設立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及濟南大潤發有限公司等公司,分別在中國大陸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重點城市設立量販店。官網顯示,大潤發目前共有499家門店。

在近年來線上低價策略的巨大沖擊之下,大潤發的業績也如同行蘇寧易購、永輝超市一樣承壓顯著。

據東方財富顯示,按年度來看,2016年至2024財年(2024年3月31日),高鑫零售的收入由1004億元下降至725.7億,歸母淨利潤由25.71億下滑到-16.05億。

消費者也感受明顯的是,在創新與口碑影響力方面,大潤發與山姆、永輝超市以及胖東來,甚至於同脈相承的盒馬鮮生相比,亮點都並不明顯。

一家最早進入中國的老牌知名連鎖超市,競爭力薄弱以及老化現象都是亟待克服的關鍵難題。

不過好消息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高鑫零售實現營收347.1億,同比下滑2.96%;歸母淨利潤2.060億,同比增長157.38%。

有市場人士認爲,“即便近年來大潤發持續承壓,但最新的業績表現交出的數據還算不錯,這也爲公司出售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接連退出非主營業務,這也是阿里早在一年前定下的戰略目標。因而,市場對於阿里的拋售預期並不陌生。

在2024年2月7日晚的財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表示:“我們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核心聚焦的。如果能夠完成退出的話,也是非常合理的。考慮到當前市場情況,退出需要時間慢慢實現。”

阿里巴巴CEO吳泳銘也表示,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蔡崇信提出,阿里未來將會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投資,其一是電商業務,包括境內和境外電商;其二是雲計算。

換言之,兩大核心業務之外的其他業務可能都將成爲阿里不斷出售的標的。一家優秀的企業,既要對自身主業做大做強,同時也需要明確清晰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尤其在經營過程中還能穿越週期,無論經濟好時,還是結構性調整之際,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合久必分或分久必合,可能都是企業某一階段的重大策略性調整,既會成功,也會有失敗,然而,這也是必經之路。

國際知名投行高盛認爲,阿里巴巴宣佈的非核心線下零售資產剝離符合管理層持續聚焦核心業務(即電子商務和雲業務)以及提升股東回報的戰略。

公司認爲此次出售是將非核心資產變現的機會,以更好地聚焦核心業務並提高股東回報,同時預計交易完成後可能產生約132億元人民幣(約合18億美元)的會計損失。這筆交易是繼阿里巴巴早先於2024年12月17日宣佈出售銀泰之後的第二筆重大的非核心資產剝離,預計交易總收益爲74億元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預計剝離的會計損失約爲93億元人民幣(約合13億美元),具體取決於監管部門的反壟斷審查及其他慣常交割條件的滿足情況。

高盛表示,雖然資產出售可能會在交易完成時產生會計處置損失,但出售這兩項關鍵的線下零售業務符合公司對電子商務業務的持續關注,同時相信這些交易可以產生收益,用於進一步的股東回報政策,包括回購和分紅。在SOTP估值中,這兩個資產都微不足道。在損益構成方面,高鑫和銀泰的業務都記錄在阿里巴巴的“其他”部分,對集團的利潤貢獻很小。根據高鑫零售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在2024年4月至9月期間,高鑫零售貢獻了阿里巴巴收入的7%,但其對阿里巴巴集團利潤的貢獻不到0.3%。

鑑於阿里巴巴股價疲軟(自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以來下跌5%,與KWEB指數走勢一致),高盛指出,投資者的關注點仍然集中在阿里巴巴的GMV增長差距上。公司執行以用戶爲中心的戰略,通過軟件服務費和廣告技術升級推動收益率穩定,預計從2025年3月季度開始穩定/扭轉淘寶天貓的盈利狀況。同時,預計持續的股東回報政策和健康的雲業務增長/盈利能力將爲估值倍數修復提供空間,前提是收入增長恢復和ESP出現拐點。

本文源自:港灣商業觀察

作者:李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