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石化成功抵禦入冬以來最強寒潮

2月7日至10日,上海入冬以來最強寒潮來襲。據上海中心氣象臺數據,2月7日的上海中心城區最高溫僅3.4℃,郊區最低氣溫則達到了零下8℃至零下5℃,有嚴重冰凍。

高橋石化各生產裝置強化防凍防凝措施落實,經受“速凍”考驗,生產經營安全平穩有序,持續向上海以及周邊地區提供清潔能源,各類原輔料和產品物流順暢。寒潮來襲之前,高橋石化對於易凍設備設施按照清單逐一檢查,對照記錄反覆確認,重點關注含水介質設備管線的防凍防凝,做好排空、保溫、伴熱、循環等工作。2月8日,高橋石化宣傳部走訪多處防凍防凝關鍵點,見證員工們盡心盡責抵禦寒潮的溫暖行動。

寒潮強風直吹長江入海口,停泊碼頭的油輪裝卸作業24小時照常進行。在高橋石化儲運部四號聯合罐區海濱碼頭,副罐區長任鍇和操作人員確認污水提升泵泵體是否放空排淨。“這裡屬於沿江沿海區域,大風直吹碼頭管線,除了溫度更低,含有水的機泵更容易被凍住。”任鍇介紹,昨天這裡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5度,今天還會延續,我們按照預案內容進行準備。罐區針對間歇性輸送的2號原油管線,採用降低流速,延長流動時間的方式確保管線“經絡暢通”,同時檢查該管線伴熱情況。

越是北面就越冷,這堵“擋風牆”成爲防凍防凝關鍵點。在高橋石化煉油區域,生產裝置建造位置連續並集中,形成地理環境上的“熱島”效應,中心位置氣溫往往高出平均氣溫,而最北面的延遲焦化裝置自然成爲“迎風面”“擋風牆”。“我們屬於重油加工裝置,防凍防凝工作主要集中在易凍凝機泵和管線上。”延遲焦化裝置裝置長嚴宇翔說,裝置爲39臺易凍凝機泵上增加了備用機泵暖泵線,雖然做防凍防凝時候有點工作量,但是整個裝置抵禦極低氣溫的能力提升很多。不僅如此,裝置在寒潮來臨時,對切焦水系統的防凍防凝措施進行了全天候、連續不間斷的檢查和確認,以及儀表聯鎖系統伴熱進行反覆定時排查,確保裝置本質安全受控。

零下8℃,他們在寒潮最低點的遠郊漕涇鎮。化工部經理助理趙衛國說道,化工部地處上海遠郊,預報的最低溫肯定在這裡,防凍防凝工作一直是重點。裝置一方面梳理歷年來極冷溫度下各類故障情況,提前對已經落實和應急臨時的措施以清單的方式加以確認;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對易凍凝介質儀表、管道的保溫和伴熱逐一排查。在不影響生產操作的前提下,排盡了裝置最北側迎風口的切水設施內餘水。據悉,2月8日夜間,漕涇鎮的最低氣溫到達了零下8.1攝氏度,但化工部通過充分準備、積極應對,以嚴、細、實的作風,確保了本次極強寒潮期間裝置安全穩定運行。

這裡承擔整個煉油區域一半的除鹽水用水,如何保住間歇性運行物料管線不受凍?在高橋石化水務部1號水處理裝置,現場主管師陳曉來到凝結水泵旁,“我們利用熱的凝結水作爲鹼液再生系統的伴熱,回收利用熱量,降低裝置能耗。”,他還介紹,鹼液再生系統是間歇性運行,5度以下就要開啓伴熱,否則會結晶堵住管線,這是和其他裝置不一樣的地方。防凍防凝工作啓動後,裝置對所用水泵備泵本體放空排淨餘水,關鍵部位用空氣進行正壓吹掃,確保水能排淨。

“你們裝置以前哪些地方是薄弱環節?”“措施落實後效果怎麼樣?”“帶我們到現場去確認”……寒潮來臨前,高橋石化生產、技術等專業管理部門以“四不兩直”的方式,帶着問題對生產裝置聯合開展專項檢查,例如帶水容器的沉筒、玻璃板液麪計、容器底部閥門等防凍措施落實情況,重點檢查《冬季重要參數清單》《易凍凝液麪/界面擾動清單》等記錄內容和現場是否一致,確保生產裝置在寒潮極低溫度下安穩運行。

(來源:高橋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