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走獸》:感受非遺魅力
高蹺走獸是山西省稷山縣傳統舞蹈,盛行於清朝雍正初年,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由兩人表演的連體高蹺,將人與獸巧妙組合,造型有獨角獸、梅花鹿、花狸虎、鰲、貘、麒麟等,通過對神話傳說的演繹,表達着百姓祈盼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的美好願望。高蹺走獸通常出現在規模盛大的廟會活動中,表演隊伍浩浩湯湯,不僅威嚴壯觀而且排布有序,場面震撼,深受百姓喜愛,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繪本《高蹺走獸》中,喜慶的山西非遺文化通過色彩濃郁的插圖描繪、對比強烈的主冊別冊設計,以兒童化的裝幀形式呈現。原創繪本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尋找着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新路徑,探索着中國故事的新表達。
時尚的熒光橙色貫穿了全書。插圖繪製者陰歡歡採用細膩的彩鉛描繪技法,創作出奇幻、活潑而又充滿想象力的形象,呈現了高蹺走獸熱鬧的表演場景。長鼻子的大貘、皮毛油亮的花狸虎、金色鹿角的梅花鹿、綠色鬍子的獨角獸……或威武,或靈動,一隻只神獸造型誇張俏皮,色彩對比強烈,讓人彷彿正置身街頭看着熱鬧,爲高蹺表演者喝彩的同時也爲他們捏着一把汗。陰歡歡介紹,從構思、創作到成型,她查閱了大量有關高蹺走獸的資料,力求通過生動而準確的描繪,將高蹺走獸的藝術形象、製作工藝、表演形式等一一再現,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認識、瞭解傳統文化。
該書的裝幀設計者打破了傳統兒童繪本形式,創意構思了“書中書”的獨特呈現方式,整體設計充滿童趣。
“書中書”首先便體現在了書口的精巧設計上。翻開書頁,書口特別添加的摺疊部分印有相應文字,孩子們可以邊讀故事邊識詞語,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這本書的主冊選用的是厚實的卡紙,不易撕損。圓形的書角使得握持舒適,極具實用性和親和力,便於兒童閱讀。質地輕薄柔軟、嵌套於主冊中的別冊,則形成了另一本“書中書”。別冊選用的紙張和裝訂方式與主冊截然不同,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又相互呼應,增加了閱讀體驗的豐富性。書中內頁還特別設計了圓形鏤空,便於透露出下一頁的關鍵信息,吸引着小讀者去一探究竟。
豐富的設計語彙爲傳統文化帶來新的生機,也賦予了非遺技藝新生命。《高蹺走獸》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古老的非遺文化,愛上閱讀。
據瞭解,《高蹺走獸》的創作團隊是來自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團隊立足於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研究非遺繪本的創作與開發,《高蹺走獸》獲評2023年度中國“最美的書”。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還進行了融合出版,精心製作的動畫視頻將書中的美延續至畫外,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中感受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本報記者田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