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上,醫生捂住了女子的嘴!
本文作者:譚先傑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2024北京榜樣”5月榜人物
一
10月13日,我乘坐G83高鐵前往武漢參加科普評審。剛過石家莊,突然高鐵廣播:11號車廂有旅客突發疾病,請是醫務工作者旅客前往搶救!
坦白地說,我最初有些猶豫。因爲,廣播並沒有說明突發疾病者是男是女,我是婦產科醫生,能提供幫助嗎?而且,我在15號車廂,或許其他醫務工作者已經前往。
儘管如此,我還是下意識地合上電腦,塞入雙肩背,向11號車廂奔去!
二
到達11號車廂,擠過人羣,我看見了發病旅客。一名中年女性癱躺在座椅上,很虛弱。
已經有兩位醫務工作者正在施助,一人在準備糖水,另一人測量血壓。
我伸手摸摸了旅客的額頭,全是冷汗,又摸了摸她頸動脈,脈搏基本正常。
同行說血壓正常,懷疑是低血糖反應,旅客也說自己昨天吃東西壞了肚子。
突然,旅客說她手麻,接不住糖水杯。
我低頭一看,她的手呈抽搐痙攣狀!
這與6年前我在飛機上遇到過的情況,一模一樣!
那一次,我用飛機上的清潔袋罩住了發病女子的嘴,搶救成功。我將事情經過寫成文章“飛機上,有人捂住了女子的嘴!”,被《人民日報》微信公衆號轉發。
我迅速從前排座位後面的袋子中取出防吐清潔袋,撕開後將它扣在乘客的口鼻上。
乘客沒有反抗,估計她也沒有力氣反抗。
這一次,我沒有通過高喊”我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來鎮場子,只是在旅客耳邊不容置疑地輕聲安慰:“我們是醫生,不用害怕,不會有事”。
我是想讓她放鬆!
我對同行說,應該是“過度換氣綜合症。”
三
用清潔袋扣着旅客口鼻的同時,我簡要解釋:估計旅客因腹瀉身體不適,過度緊張,過度換氣。現在她缺的不是氧,而是二氧化碳,體內的碳酸減少,形成的呼吸性鹼中毒導致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造成血鈣降低,從而手指發麻,痙攣抽搐……
我之所以解釋,是因爲我還是有些緊張——萬一把旅客“捂”過去了,如何交代!
當然,這一次,我的緊張程度遠不如上次。
因爲,經驗告訴我,這一招大概率會管用。
果然,大約兩分鐘後,旅客就說感覺好多了。
她說手已經不麻了,手指能夠放鬆了!
我讓她再堅持一會兒。
一分鐘後,旅客說完全好了,自己坐直了!
四
我看出了周圍旅客眼神中的吃驚和尊重!
坦白地說,那一刻,我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成就感,儘管很微小!
一身輕快回到15號車廂,我繼續打開電腦整理文件。
過了一會兒,列車員拿着《旅客旁證材料》過來,讓我填寫一下。
我有些牴觸,甚至有些緊張——會不會像網上傳言,要出示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我可沒有隨身攜帶。
所幸乘務員說就是簡單寫寫經過。
我一直不理解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當下,與其讓人事後浪費時間和資源,有時候還搞全網尋找,直接留下姓名不是更省碳嗎?
於是,我如實填寫,雖然潦草,也基本是一份標準的急診病歷!
“患者述手麻,拿不穩東西。觀察患者手呈低鈣性抽搐痙攣狀,符合“過度換氣綜合症”表現,遂用清潔袋罩其口鼻……三分鐘後症狀緩解……”
五
鄰座乘客感嘆說,旅客的運氣真好!
其實,應該是我的運氣好——我遇上的,恰巧是我曾經處理過的問題!
實際上,醫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經驗科學,聽到過,見識過,經手過,纔會有這根弦,纔會處理。這也是我十多年來,在不同地點、針對不同人羣的女性開展相似而不雷同的健康科普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對於醫務工作者而言,第一時間抵達現場是最重要的,至於能否提供幫助,或者會不會幫倒忙,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