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殯儀館使用長達42年 民代催促加速改造

高雄市立殯儀館已使用42年,近年因死亡數增加,近期又逢鬼月到,不少遺體排隊火化,民代要求加速改造。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市立第一殯儀館使用長達42年,去年啓動改造計劃,預計分3期、9年進行,總經費約44億元,可望在9月進行初步審查。民代指現在是「生不如死」的年代,高市殯儀館改建計劃要加速,並全面盤討全市殯葬設施,殯葬需求不可忽視。

高市殯儀館1970年原設於十全二路,1982年遷至覆鼎金現址,去年市府啓動改造計劃,規畫殯儀館綜合大樓、立體停車場866位、火化場18處、環保金爐6座、納骨塔10萬位,周遭闢建景觀公園,預估2032年完工,但近年因死亡數增加,又逢農曆鬼月到,火化遺體需排隊。

高市議員黃紹庭說,前陣子有流感及登革熱等疫情,很多慢性病長者因併發症死亡,造成一殯處理壓力,現在是「生不如死」的年代,殯葬需求不可忽視,市殯改造要加速。議員郭建盟指市殯改造計劃存在土地使用爭議,市府依土地供給現實應務實裁量,包括放寬標準、輔導現有業者合法,鼓勵業者數新設施,同時要求殯葬專區內土地比照工業區3年限期開發規定,才能加速改善。

議員湯詠瑜指出,受限於用地問題,市殯鄰近的殯葬業多數不合法,因陋就簡,交通也亂,非市民樂見,殯儀館屬於公益設施,未來改建應該好好規畫,不能採用BOT。

「火花場吉日爆滿問題由來已久,嚴重時要排隊火化,喪家看了更悲傷。」一名殯葬業表示,高雄僅一殯及仁武二殯兩處火化場,多數民衆仍會選擇到市殯火化遺體,若另尋土地增加火葬設施,恐會引起附近居民反感,市府應想出雙贏辦法。

大高雄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威廷說,不同於臺北火化場是輪流換爐,高市每月第2、第4周的週一以歲修爲由停爐,一個月約多出180具遺體排隊等待火化,而臺北殯儀館已逐步改建,高雄市還停留在以前,「不把殯儀館蓋好,高雄市民人生最後一程走的沒尊嚴」。

高市殯葬處長黃中中表示,市殯改建案預計9月邀集各單位代表召開殯審會,盼藉由改建,一併處理多年的沉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