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股價跌至年內低谷 增持格力鈦引發信任危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翁榕濤廣州報道

在經歷年內最大跌幅的一天後,格力電器(000651.SZ)及時發佈業績預告提振市場信心。

截至12月22日收盤時,格力電器股價爲32.04%,當天上漲1.75%,已經連續兩天止跌回升。

有市場觀點認爲,12月20日當天股價大跌7%主要是因爲格力電器準備增持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鈦”)股份所導致,而即便是發佈了淨利潤同比增長10%的業績利好消息,目前股價也尚未完全“收復失地”,仍處於低谷階段。

近年來家電企業紛紛佈局新能源產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也對格力鈦公司寄予厚望,她表示,新能源未來幾年將是格力電器的增長點。然而,格力鈦自2016年董明珠個人入股以來,長期面臨盈利難題。

股價跌至年內低谷

截至12月22日收盤時,作爲“白電三巨頭”的格力電器市值僅有1804億元,市盈率爲6.86倍;而另一家巨頭美的集團的市值約爲3707億元,市盈率爲11.30倍。

從市值表現來看,格力電器已經不及主要競爭對手美的集團(000333.SZ)一半,由於多元化業務的發展策略和成效不同,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市盈率更是直接體現了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未來前景看法。

從12月20日當天股票大跌來看,主要是消息面上,格力電器發佈公告表示,格力電器將繼續收購子公司格力鈦的剩餘股份,進而達到最終全資持股的目的。

從增持議案來看,具體來看分兩步進行,一是格力電器於12月19日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以10.1億元受讓格力鈦約2.7億股股份(約24.54%股權),將使格力電器在格力鈦的持股比例增至55.01%,加上格力電器董明珠所持格力鈦17.46%股權的表決權,格力電器在格力鈦的表決權將增至72.47%。

此外,格力電器爲了持有格力鈦100%股份,還將在未來十二個月內,以不超過本次交易估值,擇機協議受讓格力鈦合計不超過3.04億股股份(約27.53%股權)。若以此次交易價格計算,格力電器兩次收購格力鈦股權共花費了21.55億元。

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爲佈局新能源戰略的重要一環,格力電器擬增持格力鈦股份,使格力鈦的戰略重要性與持股比例更加匹配。當前公司擬增持格力鈦,既是用行動積極響應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也表現出對當前我國新能源發展持續向好的堅定信心。”

格力鈦的前身是銀隆新能源,與格力電器和董明珠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據瞭解,2016年格力電器曾擬以130億元全資收購銀隆新能源,但收購計劃遭公司股東否決;同年12月,看好銀隆的董明珠以個人名義,聯手萬達、中集集團、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公司、京東等5家企業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銀隆新能源22.39%股權,董明珠成爲第二大股東。

從名不見經傳的鋰電公司到資本市場的明星企業,銀隆新能源自董明珠收購之後的數年時間經歷了跌宕起伏,頻繁曝出負面消息。

2018年初,銀隆新能源被爆出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超過10億元;2018年11月,銀隆新能源發佈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原董事長魏銀倉及原總裁孫國華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元;2019年4月,銀隆新能源發佈聲明稱,原公司總裁孫國華在內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佔公司利益總計超過14億,魏銀倉則逃往美國。

然而,即便是銀隆新能源公司問題纏身,格力電器仍然看好銀隆的鈦酸鋰技術路線,並將其視爲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佈局

2021年格力電器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對銀隆新能源完成控股,並在此後更名爲格力鈦。

然而,格力電器入主後的格力鈦並未擺脫虧損困境。格力鈦2022年營收爲25.87億元,毛利爲4.13億元,淨虧損19.05億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爲14.4億元,虧損1.71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格力鈦資產總額爲243.11億元,負債總額爲242.45億元,應收賬款爲27.03億元,所得者權益爲6600萬元。

在2023年6月召開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表示擔憂,格力鈦尚未扭虧,淨資產會否資不抵債。

“(格力鈦)前面是一個大坑,會盡快把坑填平。”董明珠迴應稱,格力鈦過去的三角債,現在正逐步化解。格力鈦爲格力電器很多產業聯動會帶來“蝴蝶效應”,會讓它儘快養活自己。

格力鈦盈利難題待解

公開資料顯示,格力鈦是一家集鈦酸鋰電池核心材料、電池、智能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研產銷及動力電器回收梯次利用爲一體的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

目前格力鈦旗下有廣通汽車、奧鈦儲能兩個品牌,產品覆蓋電池材料、電芯、模組、系統集成全系統儲能等領域。其中,格力鈦電池產品已在全球30餘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累計裝機量超過3GWh,產品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以及工商業園區、通信基站等儲能領域。

2021年格力電器控股格力鈦後,對格力鈦的組織架構、人事安排、技術研發和銷售體系都做了整頓,董明珠認爲,相信未來幾年格力鈦的業績成長會有所顯現。

去年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董明珠表示“格力鈦的鈦酸鋰技術,目前全球只有2傢俱備,一家是日本東芝,另一家就是格力鈦。鈦酸鋰技術的優勢有三點,一是運營成本低,使用壽命長達30年,不衰減,磷酸鋰電池、三元鋰電池,要換3-5次,才能追上鈦酸鋰電池的使用壽命;二是安全性高,能夠做到高溫不起火、不爆炸;三是運行環境要求低,高溫低溫都能正常運行。缺點則是能量密度低,電池所佔面積大。”

格力鈦公司業務除了電池、儲能,格力新能源業務還覆蓋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在新能源大公交車、冷凍車、礦山運輸車等方面也有在發展,並希望以後在高鐵領域也有很多應用,不過對小轎車則暫不考慮。

“格力鈦的儲能等技術沒問題,否則格力的光儲空調沒法做。當年格力收購銀隆,是爲格力汽車空調、汽車電機、汽車電容增加應用通道,因爲向車廠賣汽車空調很難。格力鈦的平臺,讓格力產業鏈延長很多。”董明珠近期表示。

不過,鈦酸鋰技術實際上仍是小衆技術路線,在動力電池行業由於能量密度較低,甚至屬於冷門領域,此外,受技術壁壘限制,鈦酸鋰價格長期高位運行,導致其市場滲透率較低。

“鈦酸鋰性能實際上更適合發展儲能,不過目前儲能市場尚未形成規模,短時間還不能有所見效。”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鈦酸鋰電池要實現大規模儲能應用,需要在現有的電動汽車用鈦酸鋰電池的基礎上進行技術重構,包括材料體系、電池設計、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技術重構。在保證鈦酸鋰電池長壽命特性的同時,大幅降低成本,從而滿足儲能應用需求爲目標。

對於格力電器來說,押注格力鈦是其多元化發展中的一環,如何在新能源領域實現突破並恢復市值是其面臨的重要挑戰。除了股份增持以外,格力電器還需要在鈦酸鋰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從根本上來說,格力鈦需要用技術優勢、財務表現來證明自己是優質資產,以此才能迴應市場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