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遊麗水:麗水市區這些寶地都給你圈出來了!
《黑神話:悟空》自上線以來
話題度一直高居不下
呼叫“天命人”:
速度集合!跟着悟空遊麗水
→蓮都建築探尋之旅
小布已將
麗水市區的“寶地”圈出來了
快來麗水
尋蹤建築裡的西遊世界
應星樓,位於市區的南明湖畔
始建於南宋開禧三年
因對應天上“少微處士星宿”而得名
是麗水十大文化地標建築之一
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星象文化主題樓
歷史上,應星樓爲中國名樓之一,曾與揚州佳麗樓、金華八詠樓、福建全閩第一樓等齊名。新應星樓重建於2008年,是一座仿宋塔樓,樓高45.75米,共有9層,按照“應天、應地、應人、應願”的四應文化佈局,體現“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這一中國古代星象文化的核心理念。
夜晚亮燈後的應星樓,是一出非常不錯的拍照打卡點。絢麗的燈光十分奪目,站在它面前,仰望着精緻的飛檐翹角,就彷彿與古人在進行一場跨時空的談話,能摸到歲月的沉澱。
處州古城牆始建於隋代
現存的古城牆建於元朝
總長約5公里
此後歷代皆有重修
向來是古代處州府城的地標性建築
古城牆在古代已是一座頗具規模、很有氣派的府城了。沿江古城牆用菱形塊石(俗稱鐵釘石)砌築,具有防禦、防洪雙重功能,意義非凡。
千百年來,古城牆安靜地坐落在市區甌江畔,在周圍的車水馬龍中,訴說着這座城市綿延1400餘年的古老歷史。走到古城牆邊,撫摸着那一塊塊特製的石磚,懷古之意油然而生。
廈河塔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
位於市區的虎頭山上
八面九層,依山臨水
是麗水市區唯一現存的一座樓閣式磚塔
廈河塔塔身爲八面九層,除塔座用石件外,其餘全部用青磚建築。塔形挺拔,結構精巧,外觀秀麗挺拔,與周圍青山秀水相映生輝。塔身中空,原先每層鋪有木板,遊人可由塔牆中的轉梯旋轉而上。
廈河塔與浩渺甌江相映,巍然壯觀。它處在城東南甌江出水口,是一座依風水學說而建的風水塔。無論從水路或陸路,臨進麗水城,遠遠就能看見高聳的廈河塔,它是麗水城的重要方位標誌和人文景觀。
巾山塔坐落在麗水城南巾山之巔
始建年代不詳
是全省至今遺存較少的古塔
也是麗水古城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圖片來源:視頻號 陳文成同學
巾山塔爲樓閣式中空石塔,六面七層,高約13.23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整座塔採用巾山紫紅色礫岩石材構築,其形制在浙江省較爲少見。
巾山塔建在巾山之巔,登塔可覽麗水城風光,是一處優美古樸的人文景觀。每年春天,富嶺巾山紫荊花攥上枝頭、漫山綻放,可賞花登山兩相宜。
通濟堰位於麗水古堰畫鄉旅遊度假區區域
創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
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通濟堰由堰壩、通濟閘、石函、堰渠、葉穴(淘沙門)、概閘、湖塘等組成,是一項構思巧妙、極具科技水平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我國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前人贊評通濟堰“規劃至上,灌溉至廣”,在整個水利體系中,寬河面築堰、拱形低堰體、石函引水橋、竹枝狀渠道,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經營體系,都是古代水利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的傑出成就。
站在通濟堰拱形大壩的木閣上,聽滔滔江水,望千秋古堰,親眼目睹通濟堰的壯麗景象,你一定會被1500年前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木拱廊橋被稱爲橋樑中的“活化石”
麗水擁有數量衆多的廊橋
位於九龍溼地境內的九龍廊橋
是亞洲最長的木拱廊橋
也是麗水九龍溼地一處特色景觀
九龍廊橋爲5跨不等跨木拱結構的仿古景觀步行木拱廊橋,全橋長203.75米。橋長和單孔跨度在中國目前現有木拱廊橋中居首位。
九龍廊橋雖然長,但是搭建時並沒有用上一顆釘子,拱架構造全部按傳統手法制作,充分展現了我國廊橋特色。
東西巖以丹霞景觀聞名於世
在陡峭的崖壁間有兩座樓宇
分別叫鐘樓和鼓樓
它們爲丹霞風光增添了一份人文氣息
鐘樓爲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四面飛檐翹角,內有轉角樓梯盤旋而上,樓頂攢尖,懸掛巨鍾一口。撞擊銅鐘,餘音不絕,聲聞數裡。巖邊的鼓樓純木結構,共二層,同樣是飛檐翹角式的古代建築風格,氣宇軒昂。樓上立着一枚大鼓,輕輕一敲,鼓聲咚咚,響徹山谷。
鼓樓與鐘樓遙遙相對,若鐘鼓次第敲響,互相穿插,透過山林,迴盪雨層巒疊嶂額羣山之中,餘音厚韻、愴然悠遠散播遠方天地。在這裡你能放下城市裡的喧囂,與自然對一番話,洗滌心靈的疲憊。
穿越千年
在探尋中邂逅建築技藝的精妙絕倫
麗水,恭迎各位“天命人”!
文章來源:蓮都文旅
責任編輯:孫蓓蓓 編輯:施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