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海關見證——深層次改革推動高水平開放(來自新時代改革開放一線·現場評論)
(原標題:拱北海關見證——深層次改革推動高水平開放(來自新時代改革開放一線·現場評論))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謀劃了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吹響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時代號角。即日起,本報開設“來自新時代改革開放一線·現場評論”專欄,走一線調研,細觀察思考,以本報評論員的視角,感受改革開放給神州大地帶來的巨大變化,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展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圖景、萬千氣象。
【一線見聞】
珠江潮涌,灣區風動。改革開放的熱土,正續寫“時代新篇”。
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地處“一國兩制”規則“交融點”、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有着全國唯一海、陸、橋同時連通香港、澳門的獨特優勢——拱北海關,正是感受改革開放脈動的一個重要窗口。
拱北口岸,連接珠海與澳門。澳門居民樑女士說:“現在通關非常便利,澳門居民往返珠海購物、上班,就跟串門一樣。”連續11年,這裡成爲全國客流量最大的陸路旅檢口岸。
橫琴口岸,與澳門隔河相望、橋隧相連。跨境車輛司機無需下車,就能一次性完成指紋、證件、體溫等多項信息採集,由粵澳兩地5家執法單位分別覈驗,通關效率提升40%。
大橋口岸,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正在通關的幼兒園老師林女士來自香港,每週都要自駕來內地購物、旅遊、品味美食。日均出入境旅客達7萬人次、車輛達1.3萬—1.5萬輛次……經由大橋,“兩車北上”成爲新風景。
人暢其行、車暢其道、貨暢其流。正是改革創新的“精準發力”,讓人員“無感”通關,卻又讓監管服務“無處不在”。
其中,有監管模式的改革創新——或試行“一機雙屏、一次過檢”聯合檢查模式,或設置“綠色通道”,使用“跨境一鎖”;有科技支撐的智慧創造——或構建“監控—機動—現場”聯動監管體系,或在全國首創客貨車“粵澳聯合一站式”驗放系統、巧妙破解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難題……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成爲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從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開通到今年6月,經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超8800億元,貨物收發地實現內地全覆蓋,市場涉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應當堅定一種信念,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置身改革開放一線,現場感受廣東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作用,對總書記的話語領會更加深刻。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風正揚帆,征途如虹。
【現場評論】
立時代潮頭,順歷史大勢,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發展了自己,也爲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部署,向世界宣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
去年以來,我國先後對法國、德國等15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籤政策,新增與新加坡、泰國等7個國家互免簽證。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其中通過免簽入境854.2萬人次,同比增長190.1%。
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首次超過21萬億元,同比增長6.1%,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全國新設立外資企業近2.7萬家,同比增長14.2%,引資結構持續優化。
今天的中國,正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創新爲驅動,開放更有底氣。上海洋山海關在距離洋山島40公里外的臨港地區設立集中審像中心,對採集到的集裝箱X光機檢照片實施遠程“智能審圖”,最大程度壓縮貨物在港停留時間。重慶海關打造數據治理平臺,整合關區通關、物流、加工貿易、跨境電商等數據,企業物流週轉效率提升了一倍。“守國門、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海關“築牢國門安全屏障,助推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以改革賦能增效,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智慧海關建設、“智關強國”行動讓海關“耳聰目明”,致力破解統籌發展和安全這道必答題。
以監管和服務創新爲支撐,開放更有效能。拱北海關創新“四個一”監管理念,構建分類、風險、信用、協同、智慧“五維一體”監管模式,助力橫琴合作區步入發展快車道。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前不久啓動“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一站式集成高效服務企業“走出去”。山東積極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動自由貿易區聯動創新,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踐表明,正是憑藉敢闖敢試的創新舉措,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卡點堵點,不斷激發高水平開放的內生動力,爲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以制度型開放爲引領,開放更有水平。《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發佈,首次在全國範圍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以制度型開放爲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主動對標世界銀行新的營商環境評估系統,進一步擦亮“北京服務”品牌。作爲一種更高層次的開放,制度型開放的穩步擴大,不僅助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成爲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有效制度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優化區域開放佈局,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高質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舉辦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鏈博會……中國對外開放呈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深入推進的鮮明特徵。
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必將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不斷以自身新發展爲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
(本報記者陳家興、桂從路、胡健、賀林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