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創新共同體 各界共商新思路激發京津冀發展新活力

4月27日,2024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本次論壇由京津冀三地聯合組織,是中關村論壇首次搭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對話平臺。

此次論壇以“共建創新共同體,賦能美好京津冀”爲主題,邀請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創新平臺負責人、行業機構代表就未來京津冀地區的創新發展共商新思路。

多地共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對話平臺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指出,近年來,京津冀三地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協同延伸、創新生態培育,攜手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09.8%,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增強。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北京將持續發揮“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共同推進“新兩翼”發力齊飛,協力打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一是將共同營造三地開放協同創新生態,推進區域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在京津冀區域聚集。二是將持續推進協同創新平臺載體建設,以更大力度推進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應用,共同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三是將加快推動京津冀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打造區域特色鮮明、上下游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產業體系。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解敏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十週年,三地“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初步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邁入從“單向疏解”轉向“雙向互通融合”、從縮小各自內部差距轉向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從“破藩籬”轉向“建生態”的新階段。科技部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支持京津冀協同創新,一是強化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引領作用,協同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策源地。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共建區域開放創新生態。三是深化京津冀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對接,發揮京津科技、人才優勢,增強津冀產業承載能力。

多方面進一步做優做實三地協同創新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冬梅提出,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十年,多層次規劃與政策法規劃體系逐步構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向縱深推進,協同創新驅動區域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科技賦能京津冀社會民生協同共治水平快速提升,京津冀協同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她指出,新時期京津冀協同創新深化在科技創新實力、複合交通系統、科技產業集羣方面具備一定基礎,未來三地要圍繞強化頂層設計、推動資源共建共享、開展應用場景建設、構建科創生態系統等方面進一步做優做實協同創新工作。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指出,當前科技創新呈現出科學技術一體化、學科交叉融合、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化、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指數化的發展態勢和特徵,創新的競爭本質上已演化爲創新體系的競爭。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在論壇上表示,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數字化浪潮蓬勃興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已成爲大勢所趨。京津冀產業基礎雄厚,分工協作機制完善,協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在推動數字賦能產業協同發展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京津冀企業家聯盟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京津冀是我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策源地。深化京津冀協同要用好“人工智能+”關鍵引擎,也要築牢網絡安全這一基礎底座和關鍵保障。

他認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實現以下三點:一是實現優勢互補,架起三地“政產學研用”的協同“立交橋”;二是供需雙向發力,築牢京津冀地區的網絡安全底板;三是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推動“人工智能+安全”落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