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講得天花亂墜,拿到各種榮譽,班級成績卻很差,意義何在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高中的時候,學校來了一位比較特殊的老師,這個老師是副校長直招來的,老師上崗之後,就來了一次全校師生演講。

這位老師來自齊齊哈爾比較貧困的地區,家庭條件非常差,他講述了自己讀書的歷程,寒冷的冬天,他騎自行車幾公里去上學。

家庭條件差,上學過程很艱難,他本身還多病,在各種磨難和困難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學業,考上了當地的師範學院。

學校並沒有多好,但是他的經歷打動了當時的副校長,那位副校長又喜歡搞事情,聘用了這位老師,之後多次讓這位老師公開演講,以此來激勵全校師生。

除此之外,還很欣賞這位老師的幹勁兒和創新,給這位老師開了綠色通道。

當時正是高一,學習逐漸緊張起來,唯有這個老師帶的班級比較特殊,每天下午7點以後班級放新聞頻道,所有的學生放下手裡的題目,一起看電視。

這位老師公開課講的特別好,班級氛圍也特別好,學生們都以被分配到他的班級爲榮耀,非常願意配合這位老師的花裡胡哨的創意和想法。

可是一年以後,這位老師就走了,後來才知道因爲班級成績太差,幾乎在全校墊底,最後還是走人了。

不知道是被辭退,還是收回了他的各種特權,他覺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而選擇辭職。

公開課講得好,學生成績一塌糊塗

剛好在網上也刷到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老師分享了關於同事的經歷,公開課講的天花亂墜,每次都受到表揚,拿到了很多榮譽,但是這位老師所帶的班級成績卻非常不理想,已經給學校拖後腿了,後來學校讓這位老師去教小科。

每次公開課之前,這位老師精心準備、策劃,反覆琢磨,教案不理想也會讓其他老師幫忙,包括課堂問答環節,都跟學生們提前對好了,反覆練習,保證公開課完美呈現。

這位老師的公開課,每次都得到專家們的認可:課程互動好,啓發式教學,小組探究,朗讀指導,老師親切,循循善誘,啓發性好……

總之就是特別好,這位老師也因爲公開課講得好,拿到了不少證書。

最後無奈成績太差,不是某一年帶的班級成績差,而是歷來所帶班級成績都不理想。

公開課並不能證明什麼

公開課講的好,被教學專家們認證,就說明這個老師教學能力好嗎?

教研組是這麼認爲的,實際上並不是。

因爲一些公開課講的好的老師,不排除是演出來的,只要稍微在這方面用點心,專家喜歡什麼,老師就呈現出什麼,提前多演練幾遍,公開課的效果自然是好的。

殊不知,爲了準備公開課,老師也是費盡心思,而費盡心思準備公開課的時候,就沒有心思放在孩子們身上了。

實際教學,和教研專家們從上而下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

教研專家也許可以講的頭頭是道,搞一些聽起來高大上的詞彙,就覺得能在教學上指手畫腳了,實際上真正站到孩子面前的時候,這些統統沒有實際意義。

公開課有存在的必要嗎

個人覺得公開課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想要了解一個老師的真實教學情況,每個教師都有監控,查看監控錄像,比公開課更貼近真實的課堂教學。

提前告知公開課,老師着手準備,課堂展現出來的內容,就是給這些教研人員提供的,對學生來說,積極影響沒有,消極影響是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上課狀態。

既然如此,那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嗎?

結語

校領導或者是教育局領導監管老師的初衷可以理解,不能保證每個老師都是合格的老師嘛,或者是說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那麼成熟,是有很大程度的進步空間的嘛。

但是,爲了監管而監管,給老師增加難度和工作,以至於非教學任務佔據了教學相關的時間,那存在就不合理,也不健康了。

另外,如果真的想要提升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教學教研人員是不是應該是經驗老道的一線教師選拔出來的呢?

沒有教學經驗,就敢去做教學研究,實在是不敢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