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歐肯法則看臺灣的就業隱憂

6月失業率3.49%,創近23年以來同月最低,但在景氣變化下,就業存在隱憂。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政府公佈了兩項總體數據:一是6月失業率3.49%,創近23年以來同月最低,這是個好消息;另一個是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只有1.45%,併入全年預測,今年經濟成長將下修至1.95%,無法保二,這自然是個壞消息。

好消息與壞消息於短期內有可能並存,但長期而言,兩個矛盾的現象會相互牽引而趨於一致。美國經濟學家歐肯(Arthur Okun)研究二戰後的美國資料發現一個規律,即經濟成長率每降低兩個百分點,就會使得失業率提高一個百分點(歐肯係數0.5),這就是有名的歐肯法則(Okun's law)。

歐肯法則的道理不難理解,試想經濟活動冷清時,就業機會自然是要減少的,如此一來失業率當然會升高,這一法則放諸四海皆準,只是這個比率是二比一、或三比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家未必相同。

我們以歐肯法則來檢視一下當前的臺灣,在出口、製造業生產指數兩位數衰退下,上半年臺灣經濟已呈負成長,國內外機構也紛紛下修臺灣今年經濟成長,6月央行將原預測2.21%調降至1.72%,7月底中研院也把原預測2.41%調降至1.56%。此外,近期中經院、臺經院、臺綜院也先後下修,這些預測機構雖然下修,但仍認爲今年可以保一,惟部分國際金融機構就沒那麼樂觀了,星展、標準普爾於7月不約而同把臺灣今年經濟成長調降至0.5%,經濟學人智庫EIU也只估0.6%,綜合各家的看法,前景並不樂觀。

事實上,從近月景氣燈號也可以看出國內景氣走疲的訊號,上週才公佈的6月景氣報告,已亮出連續第八個月藍燈,分數距離變燈門檻尚遠,而景氣領先指標也連續第四個月下滑,跌幅擴至0.63%,這說明景氣非常疲弱,情勢已不如年初這麼樂觀。

依據歐肯法則,隨着經濟衰退,臺灣下半年的就業市場是有烏雲的,雖然受惠於疫後報復性消費,目前服務業表現還不錯,但臺灣終究是淺碟式經濟,經濟成長的引擎仍在出口,只要出口不好,製造業生產活動就不可能好,而製造業不好勢將影響運輸、倉儲、批發等服務業。當這些行業的工作者受到波及,消費意願必然減弱,不景氣由製造業擴散至全體服務業、整個社會,如此失業率自然是要升高的,這就是歐肯法則。

歐肯法則不只是理論,也是事實,以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而言,首當其衝的韓國,受創最深,其經濟成長落到-6.7%,失業率也由前一年2.6%升至6.8%。再看2001年的臺灣,隨着網路泡沫瓦解,臺灣出口衰退16%,實質GDP出現半世紀以來首度衰退,這一年的失業率由前一年的3.0%升至4.6%。

再觀察2009年,隨着前一年美國房地美與房利美引爆的二房風暴席捲全球,臺灣出口衰退20%,影響所及,製造業隨之衰退,服務業繼而走疲。這一年經濟成長-1.8%,爲史上第二次衰退,失業率由前一年的4%逐月升高,至7月已破6%,這個失業率的紀錄迄今仍屬空前。這再次告訴我們,臺灣的經濟動能來自出口,只要出口不行,在產業關聯的影響下,失業率必然要升高,即或一開始看似「外冷內溫」,然而缺少出口的支撐,內溫自不可能長久維繫,如此,就業市場豈可能歲月靜好,沒有波瀾?

依最新統計,國內就業市場目前呈兩面走勢,製造業受僱人數連續五個月下滑,而服務業就業人數今年以來持續成長,另製造業員工進入率連續三個月跌破2%,服務業則一直2%以上,不過,服務業員工進入率已出現連續四個月下滑,由年初的2.55%降至5月的2.26%,由此可知,服務業是不可能自外於總體景氣變化的,一個走疲的經濟成長,就不可能出現繁榮的就業市場,這是歷史的定律,也是歐肯法則。

我們要提醒當局,當前的數據會讓人以爲,臺灣只是出口不好,消費還很不錯,又可能以爲工業生產雖兩位數衰退,但零售餐飲也有兩位數成長,情況好像不嚴重。然而,如同我們一開頭所說的,冷熱不可能長期並存,只要出口持續以兩位數衰退,隨着歐肯法則的運行,就業便不可能一直好下去,下半年失業率必然要升高,府院萬不可掉以輕心,宜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