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AI羽球教練CES亮相 業餘好手一拍即合

「麟洋配」掀起羽球熱,工研院團隊打造的AI羽球教練今天正式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現場搭建起小型羽球場,邀請臺裔美籍好手舒之顥現場揮拍,許多西裝筆挺的業餘好手排隊一試身手。

CES今天正式開跑,工研院團隊以「智慧未來」(Smart Future)爲主軸,展示10項與「健康科技」(Wellness Tech)及「智慧醫療」(Smart Medical)相關的創新技術。

團隊在現場打造小型羽球場,展示「AI羽球教練」,與參展人士互動。來自各國的參展人士、羽球愛好者、業餘好手排隊一試身手,並檢視自己揮拍後的數據表現。

個頭高大、來自斯洛維尼亞的波利尼克(JernejBorlinic)與同伴在迷你羽球場內揮拍,他體驗過後告訴記者,雖然發球落點對他來說過低,但羽球比賽中,蹲低也是一種學習;CES場地較小,若能在運動場域運用這款工具強化訓練,一定能增強技巧。

這款「AI羽球教練」爲工研院今年帶來CES現場的亮點技術,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組長王欽宏分享,由於羽毛球是項高速運動,平均每顆球的時速達150公里到200公里,工研院利用IC半導體封裝技術,使不同晶片間的距離變短,加速影像擷取和提升運算速度,使用者可以自行觀測揮拍速度、羽球落點等數據,調整姿勢和穩定性。

這項技術既能應用在羽球,也能爲網球和棒球等球類打造專屬AI教練。王欽宏說,已與學校和國內廠商合作,並期盼在外國家家戶戶有後院的環境下,能創造商機。

工研院今天也邀請到臺裔美籍羽球好手舒之顥(Howard Shu)到場體驗,他看好這項創新,期待未來技術能夠被應用在「羽球教學產業」。

AI羽球教練外,工研院今年的亮點技術還包括智慧舒眠睡墊、便攜式下肢膝關節外骨骼,前者運用非接觸感測裝置,輕鬆監測睡眠時的心跳、呼吸等生理數據,後者針對訓練下肢肌力與行走能力所設計,爲膝關節功能退化的亞健康族羣提供力量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