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交易心法 助小資族翻身致富
【文.蔡武穆】
小資族如何翻身致富?股權專家黃毅夫(IF)擅長裸K交易,並利用權證槓桿倍數,幾年之內,資金從百萬累積到千萬,目前已是全職交易者並開課傳授交易心法。
技術分析有趨勢、型態、指標、價量,黃毅夫最初也是到處上課學習,他坦言,實際應用卻遇到障礙,例如,趨勢偏多,KD指標高檔鈍化,到底要不要進場?直到學習價量關係才豁然開朗。
*裸K交易 做波段或短線都有幫助
「新手看價,高手看量」,有量的關鍵K棒,才能帶來支撐、壓力,後來慢慢走入價量關係,研發自己的裸K交易。
黃毅夫說,裸K交易並非捨棄傳統的技術指標,而是把重點挪回K棒的本身,有量的地方纔有關鍵的支撐、壓力,不容易被突破或跌破,使用上還是可以搭配KD和布林通道,對於做波段或短線都非常有幫助。
至於選股,他擅長用籌碼面搭配技術分析選股來提高勝率,他說明,技術面很棒,但籌碼面不好,勝算偏低,所以他會先找有特定主力佈局或剛切入的股票,再以技術面判斷進場位置,如果當下不適合進場也不會把股票丟棄,會留在觀察名單內,等技術面好轉再進場。
*兩套籌碼絕活:看資金流向、法人動向
近幾年,籌碼分析成爲顯學,黃毅夫手中有兩套籌碼絕活,一、觀察市場資金流向,找到主流強勢股;二、觀察三大法人動向,尤其是投信,挖掘投信默默佈局的股票。
首先,他會觀察臺股資金的流向,資金流到哪個產業、主流族羣,進而找到主力大戶認真在買的股票,稱之爲指標股,然後在大盤由空翻多時,第一時間進場。
很多人選股不選市,黃毅夫習慣「選股又選市」,不但要選好股,還要確定大盤的風向,跟大盤同方向才能提高勝算,因此,他會在大盤未翻多之前,先找到主力在底部默默佈局的股票,等大盤翻多的那一天,跟着主力一起進場。
第二,觀察投信的動向,抓出投信正在佈局的標的。他說明,外資、投信、自營商的特性不同,很多人常搞混,外資習慣作長波段,投信作短波段,自營商則是極短的隔日衝,市場上有遇到外資做短波段的,那就是俗稱的「假外資」。
*觀察「投本比」變化
投信作短波段,短期間會有爆發力,股價會在數週之內飆漲,黃毅夫有涉獵當衝,便以當衝做短、股票和權證做中長期的操作。
市場追籌碼,習以爲常的以投信、外資買超張數或金額的排行榜抓出強勢股,黃毅夫則另闢蹊徑,觀察「投本比」的變化。
他說明,外資習慣操作權值股,要以買賣超的金額來看,投信作波段,喜歡操作中小型股,當然投信也會買權值股,不過,權值股的股價非投信能控制。
例如,臺積電、聯發科股價上漲或下跌都得看外資臉色,投信當然有買臺積電、聯發科,但金額太小無法左右股價。反之,投信操控的中小型股,(真)外資其實不太介入。
*找出投信用力在買的股票
但要如何找出投信認真佈局的股票?
黃毅夫說,中小型股成交張數少則幾千張、多則一萬多張,若以張數或金額排行,投信跟着外資買的權值股,如廣達、羣創,買超的張數、金額一定排在最前面,但這些大型權值股股價並非投信所能撼動。
因此,觀察投信的動向,不是成交張數,也不是成交金額,而是「投本比」,即「投信今日買超的金額或張數在股本中所佔的比例」。
「投本比」是以買超金額或張數除以股本所得到的比例,他解釋,外資持股比例沒有上限,甚至可以買百分之百持股,投信是基金單位,一檔股票不可以買超過基金規模的10%,因此,投信在一檔股票持股超過15%就算是高水位,所以如果投信持股比例一天或數天增加1%,就可視爲投信很用力在買這檔股票。
結合裸K交易和投本比選股法,再透過權證的槓桿倍數,讓黃毅夫從上班族蛻變爲全職交易者。
他認爲,小資族若想賺零用錢,操作股票即可達成,但若想要翻身致富,就一定要藉助槓桿,權證就是小資族通往財富自由的捷徑。
*資金有限 藉助槓桿以小博大
「對於資金有限的人,做股票不能有效地分散風險」,假設本金二十五萬,買A股票十五萬、B股票五萬、C股票五萬,如果B、C股票賺錢,而A股票賠錢,總結起來還是賠錢。
如果改操作權證,就沒有這個問題。權證是以小博大,「損失有限、獲利無限」,看對方向,獲利會翻倍,看錯方向,最多賠光本金,是相對安全的工具。
權證價格相對便宜,買一張股票只要一、二千,一樣的資金,權證比起股票更能同時持有多檔標的,達成分散風險,你可以同時間壓五檔,只要三檔看對,二檔看錯,大多數的時候就容易賺錢,同時因爲權證所需的權利金小,它容易做到資金的控管,如果一張一百五十元的股票,買一張要十五萬,但買這張股票的權證只需要一、兩千元,相對的便宜,所以在做權證時會跟過去操作股票不一樣,不會直接重壓,會把資金切割成多等份,例如切割成二十五等份,每一等份是總資金的4%,進場一開始壓一等份,看錯方向最多賠4%,若搭配停損可能只賠1~2%,若看對方向,4%就有機會變成6%、8%甚至12%,再透過加碼放大本金,便能加速獲利,真正實現大賺小賠。
黃毅夫喜歡作短波段,通常會在股價剛發動的第一天、第二天進場佈局相關的權證,再伺機加碼,創造數倍的獲利。
*權證挑選六大要點
至於如何挑選權證,黃毅夫提出以下六點:
一、價格適中,最好是買一元以上、五元以下的標的:太便宜的權證,多屬於深度價外,槓桿倍數雖高,但和所追蹤的股票連動度低,可能股票漲,權證不漲。太貴的權證,通常已是深度價內,槓桿倍數下降,若低到二倍以下的槓桿,何必買權證,做融資即可。
二、差槓比小:差槓比是買賣差價比除上槓杆,比例越小越好。權證是券商發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券商會根據股票漲跌動態調整買賣報價,一般來說,買進價、賣出價的價差越小越好,投資人追求獲利,槓桿倍數當然越高越好,二者相除,所得差槓比越小,越容易獲利。
三、建議買價平的權證:權證價格有分價平、價內、價外,如第一點所述,過於價外、價內都不好,價平適中。
四、注意流通比率:流通比最好在50以下:券商發行權證,預計發行一萬張,已經賣出五千張,流通比50%,爲何流通比要在50%以下?流通比太高,籌碼不知落在哪個大戶手裡,權證大戶對權證的控制能力比券商強,所看到的報價容易失真。
五、注意到期日:權證有時間價值,越近到期日,時間耗損價值越快,建議不要買到期日太近的權證,若股價盤整兩個星期,已耗損大量的時間價值,即便未來股價上漲,也可能嚴重侵蝕利潤,權證也有可能不會漲。建議買九十天以上或一百二十天以上的標的。
六、隱含波動率低:隱含波動率影響權證價格,波動率越高,權證價格越貴,建議選擇隱含波動率低又穩的權證,相對便宜。
最末,黃毅夫分享,資金有限的朋友,買高價股無法分散風險,勝負靠運氣,形同賭博,權證解決了資金控管和風險的問題,讓交易迴歸於實力,而非運氣,這是他從上班族晉身爲全職交易者最關鍵的要素。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122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週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