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拉開產業化大幕 羣雄並起共赴萬億新徵途
安宇飛 受訪企業/供圖 翟超/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安宇飛
在鋰電池的進化之路上,全固態電池是終極目標。而近期多家電池企業紛紛發佈全固態電池產品,爲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按下了“加速鍵”:8月28日,鵬輝能源發佈了第一代全固態電池;同一天,中創新航發佈了名爲“無界”的全固態電池,計劃在2027年實現小批量裝車驗證;寧德時代表示,公司全固態電池2027年有望實現小批量生產……
中信證券研報測算稱,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需求將達643GWh,2024年~2030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33%,合計市場空間達1.2萬億元。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大幕已經緩緩拉開。
全國固態電池的發展情況究竟如何?從液態到半固態、再到全固態電池的征途上有哪些“險關要隘”難以攻克?證券時報記者探訪多家固態電池產業鏈廠商尋求答案。
固態電池
產業化“大幕揭開”
一瓶不起眼的白色粉末,蘊藏着鋰電池從液態走向固態的“龐大能量”,這是廣汽埃安向證券時報記者展示的全固態電解質。走進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埃安大堂展廳,記者看到了用玻璃瓶裝起來的粉末狀高環境適應性複合固態電解質,以及用其生產的鋰金屬全固態電池、無鋰負極全固態電池。
據廣汽埃安工作人員介紹,採用固態電解質生產的全固態電池“開發難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瑪峰”,它可以實現高安全性能和40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讓汽車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廣汽埃安計劃在2026年完成全固態電池開發,並首先搭載於昊鉑車型。
據起點研究院統計,中國固態電池產業鏈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中游電池企業上溯到鋰電設備廠商,記者來到位於江蘇無錫的先導智能工廠。一臺臺精密又龐大的鋰電設備在這裡被製造出來,先導智能已經完成全固態電極製備、全固態電解質膜製備設備到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的技術攻關。
先導智能董事長王燕清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全固態電池從技術成熟度來看已經接近‘商用階段’,只是由於尚未實現規模化量產,成本效益相對較低,目前仍處於市場探索與驗證階段。如今高端玩家已經結束觀望,正積極投身於全固態電池的市場開發和建設中,行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期。”
目前,半固態、準固態和全固態電池,被統稱爲固態電池。近期,鵬輝能源和中創新航紛紛發佈全固態電池產品,而半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更快,嵐圖追光、智己L6等車型已經實現半固態電池的搭載,固態電池產業化大幕已經拉開。
據起點研究院發佈的《2024固態電池發展白皮書》,截至2024年8月底,中國固態電池產業鏈企業(不包括設備企業)已超過250家,其中,電芯企業100家,固態電解質企業達50家。目前各家企業公佈的(半)固態電池產能及規劃已經超過400GWh,未來幾年固態電池發展將加速落地。
電池產業鏈
將“翻天覆地”
現階段,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分別爲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每個材料環節都涉及大量產業鏈企業。
而全固態電池之所以比液態電池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更高能量密度,是因爲其用不易燃的固態電解質取代了電解液和隔膜,可以兼容更爲高比容的正負極材料。這意味着,液態電池走向固態電池的進程中,電池產業鏈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隔膜和電解液企業首當其衝。
“在製造方面,如果全固態電池採用溼法工藝,目前液態鋰電池的一般設備都不能用。如果採用幹法工藝,目前液態鋰電池三分之二的設備都不能用。因此要重新設計匹配全固態電池生產的工藝及設備,比如干法電極製備技術等。”起點研究院研究主管吳雨龍表示。
中南大學張永柱教授表示,做半固態和全固態就要對目前的產線進行修改、調整,這需要一些時間。在新能源行業裡,液態電池產線已經投資了幾萬億元,企業們是一定要把傳統的液態電池投資先收回來,然後再搞半固態和全固態。未來3年~5年,設備廠、軟件廠、芯片廠需要騰出時間來做半固態和全固態的產業化,來降低成本。
量產路上
仍存“險關要隘”
起點研究院預計,全球固態電池未來兩年將加速發展,2025年到2030年將是半固態電池和準固態電池產品導入期,2030年到2035年將是全固態電池產品導入期。儘管多家車企已經實現了半固態電池的“上車”,但固態電池產業發展仍存在技術、路線、材料、成本等多重難關。
從技術來看,主要是“固固界面”的難題待解。在固態電解質中,電極和電解質之間的界面接觸從固—液接觸變爲固—固接觸,接觸面積小,形成了更高的界面電阻。這導致了固態電池循環壽命差、快充性能差等問題。“如何解決好固態電池中的界面問題,成了固態電池能否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如何兼顧電導率、減少副反應、降低阻抗仍是目前產業在攻克的方向。”吳雨龍表示。
從材料來看,固態電池體系採用高性能的正負極材料,往往涉及高價稀有金屬,原材料成本遠高於液態電池。“固態電池所需的電極材料、電解質等多爲高科技新材料,加之產業鏈尚不完善,部分原材料未實現量產,整體產業鏈成本也比較高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發展。”王燕清向記者表示。
從價格來看,起點研究院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某固態電池企業賣給車企的半固態電池售價超過2元/Wh,某新興固態電池企業賣給某飛行器企業的準固態電池售價超7元/Wh。而同期液態車用三元電芯價格是0.5元~0.6元/Wh,磷酸鐵鋰電芯是0.3元~0.45元/Wh。可以看到,固態電池價格目前是液態電池的數倍。降低成本將成爲固態電池大規模商用前需要攻克的重點關隘。
不過,在液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接近安全極限的情況下,固態電池的發展哪怕面臨重重險關,也必須一一攻克。王燕清認爲:“隨着生產技術的提高和規模化生產的推進,全固態電池的成本將逐漸下降,最終將具備與半固態電池乃至傳統液態電池相抗衡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