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歸夢:重溫遠去的鄉土風俗

伴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步伐,許多昔日的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正在逐漸消失。

時代的車輪滾滾前進,我們無法阻擋,也阻擋不了。但我們還有文字,從文字中回憶過去的風貌也算是一種慰藉。

《故園歸夢長》正是這樣一本書,作者用文字記錄了故鄉風俗,故鄉味道、故鄉趣事、故鄉農事。

這本書可以看做作者個人的故鄉回憶錄,也能從中瞭解到江南地區的人文習俗。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描繪了大量的江南地區美食,喜歡吃的夥伴有福了,這是一本有味道的書。

書名:《故園歸夢長》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學東

本文作者:糰子的成長筆記

一,豬吊筋

“故鄉老一輩知道豬吊筋的人不少,但像我這般年紀的,知道豬吊筋是什麼的人其實沒幾個。”

糰子也不知道豬吊筋爲何物,還是讀這本書才知道還有這種食物。

這豬吊筋,其實就是公豬的生殖器。

燒豬吊筋時腥臊味依然很重,這應當是沒多少人知道豬吊筋的一大原因,尤其現在條件比起以前好很多,更沒必要吃豬吊筋。

二,老黃瓜燉排骨

老黃瓜好像又叫旱黃瓜、本地黃瓜,和刺黃瓜最大區別就是顏色不同,老黃瓜顏色偏黃,刺黃瓜綠色。

刺黃瓜適合炒,老黃瓜適合燉湯。

糰子以前讀初高中時,一到夏天我媽燉老黃瓜,加肉燉,燉熟的老黃瓜軟爛無比,湯也好喝。

那時候糰子經常拿勺子舀幾勺湯到碗裡,湯泡飯,一口米飯,一口老黃瓜,一頓飯吃得爽啊。

“吃飯的時候,把黃瓜排骨連湯盛大碗裡,上桌。一湯匙下去,真正的解渴生津,滿嘴清香,還激發食慾。”

三,如意菜

這道菜的名字很好聽,事事如意,寓意好,其實就是豆芽菜。

豆芽單炒口感略顯寡淡,一般都是作爲配菜而存在,比如韭菜炒豆芽,還有川菜毛血旺中也有豆芽。

糰子比較喜歡吃韭菜炒豆芽,味道清爽,很適合配白米飯一起吃。

四,故鄉的魚凍

這個糰子也沒吃過,更沒聽過,那就引用一段作者的文字吧。

“這些溝渠裡,只要有一汪水,就有魚蝦,小鯽魚、竄條、鰟鮍、泥鰍、糠蝦什麼都有,撈回家洗淨,用少許油一爆,然後加水,加入切碎的水醃菜,燒開即可盛碗裡,擱廚房的竹櫥裡。一夜之後,湯汁凝固,魚凍便成。

一夜之後,湯汁凝固,魚凍便成,面上是平滑的半透明的膠質狀魚凍,下面魚蝦和水醃菜末交雜。”

五,請圈頭

又漲知識了,原來舊時農村有這麼多習俗啊。

請圈(方言音爲“juān”)頭,是故鄉舊俗。請圈頭,其實就是祭祀豬之神,祈求養豬圈圈興旺。

“請圈頭時,家裡要先焐好(燉好)一個豬頭。把焐好的豬頭盛放在大臉盆裡,端到豬圈頭,擱放在地上。

另外,主家要備好生的豆腐、百葉,放在碗裡,排在豬頭邊上。臉盆和碗前面,擺上三個或六個酒盅,裡邊都要倒上酒。

點上香,然後在豬圈前燒化一些紙疊的元寶,以孝敬司掌養豬的神仙,祈求保佑,讓豬長得又快又好,千萬不要讓豬得病。”

六,割麥少年

經濟不那麼發達的年代,農活基本靠人力,割麥子也是如此。

“割麥子跟插秧一樣,真的很苦,彎腰直腰,來回之間,一天下來,腰就像斷了一般。

第二天下牀都困難,但還得咬牙起來下田。”

種地真的辛苦,以前種地更苦。我們家只有奶奶,爸媽種過地,到了糰子這輩,進城在城裡定居,我和我哥沒有種過地,也不會種地。

光是看書中描寫,糰子都覺得種地苦。

糰子小學時看過奶奶在田裡插秧,糰子是不敢下地的,田裡有螞蟥,怕怕的,我就站在岸邊看着。

現在我們村基本上沒人種地,要不外出打工,要不去家附近石材廠打工,就是沒人種地,最多種點菜。

村裡田地是什麼樣也不知道,好幾年沒回老家。

七,飢餓的記憶

“我對飢餓的記憶,不是書上常常讀到的饑荒時能夠救命的觀音土(我至今不識觀音土),而是一種叫糠餅或糠團的食物。”

“糠餅或糠團,是用油樹葉焯熟後,和着細糠、米粉一起做的餅或糰子。”

“吃糠餅和糠團,都是青黃不接時,度過飢餓難關的無奈選擇。父親說,通常在夏糧未下時。那個時候,油樹葉子還嫩。”

我們這代人,不說吃得多好,起碼沒怎麼餓過肚子。糠餅和糠團我是沒聽過,更沒吃過的,我爸媽可能吃過。

大概是餓過肚子的緣故,父輩時代的人特別節約,也不怎麼挑食。

從小到大,糰子沒看過我爸媽挑食過,幾乎任何蔬菜都吃,到了糰子和我哥,各有各的挑食。

我不愛吃芹菜、苦瓜、紫菜、南瓜,我哥不愛吃麪條、父母那輩沒得挑食,有什麼吃什麼,我們這輩是條件好了。

還有三年自然災害,上個世紀的饑荒時期,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還是很幸福的。

八,寒冬裡的鹽水瓶

萬萬沒想到,打點滴用的鹽水瓶還能這麼用。

取下鹽水瓶的瓶塞,灌上熱水,安上瓶塞,睡覺時抱着鹽水瓶,這就是一個簡易的暖寶寶。

哈哈,之前在年代文小說看到這一情節,糰子還以爲是虛構的,沒想到居然是真的,看來現在的網文作者都很寫實啊,寫小說前認真鑽研過時代背景。

這種取暖方法應該流行於20世紀50-80年代吧,2024年的今天取暖方法很多,空調、地暖、小太陽、暖手寶……

九,吊水

吊水就是從井裡提取水,提取水得有工具,吊桶是故鄉從井裡吊水用的器具。

舊時農村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口井,糰子老家村子裡也有井,井離我們家很近,走兩步就到了。

井水涼快,舊時沒有冰箱的話,就把食物放在桶中然後吊到井下,這也算是一種特殊的冰鎮方法。

自來水普及後,還在用水井的地方也慢慢少見了,不過有些地方仍保留有壓水井,下圖的壓水井是糰子今年春節去舅舅家吃飯時看到的。

十,荸薺往事

荸薺又稱馬蹄,是一種水生植物,水中八仙之一。

荸薺可生吃,果肉白色,口感脆而甜,也可入菜。

比如糰子吃過馬蹄小肉丸,加了荸薺的肉丸少了油膩感,多了一股清甜感。

荸薺常見於春季和秋冬季節,今年春天團子去菜市場買菜就經常看到菜攤上擺放着荸薺。

糰子吃荸薺很粗糙,我懶得去皮,通常直接啃,先把皮啃下來,然後啃裡面的果肉。

其實這本書有點長,總共18萬字,但書中寫的很多舊物和舊事糰子完全沒聽過,沒見過,所以也很難理解,於是這篇讀書筆記就寫得很短。

糰子後來上網查了下作者信息,生於1967年,確實比我大很多,難怪讀這本書有些地方讀不懂。

50,60後讀這本書應該更容易理解些,更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