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慢性病!醫提「保養關鍵」:從年輕就要開始
▲骨質疏鬆會增加骨折風險,可能因此導致失能,引發後續感染。(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akutaso)
你知道「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病嗎?而且不是銀髮族的專利!醫師指出,骨質疏鬆會增加骨折風險,可能因此導致失能和長期臥牀,引發後續感染;建議各個年齡層都要均勻攝取營養素,例如從年輕時可多攝取乳製品、小魚乾、芝麻、深綠色蔬菜或堅果類,平時也要適當日曬。
美國國家衛生院定義骨質疏鬆症爲「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骨質疏鬆症盛行率會隨着人口老化提高,臺灣65歲以上人口更是在2013年底突破12%,人口老化速度遠大於歐美國家,初步估計臺灣60歲以上人口,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因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會快速流失。
骨質疏鬆其實會導致髖骨骨折和股骨骨折病患也大量增加。沈怡伶說,骨折的發生除了需要大量急性醫療費外,其導致的失能以及長期臥牀引發的後續感染、家屬照護問題,引發連鎖效應,更會增加老人因髖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
▲人體維生素D3的合成與轉化需要藉由日曬。(圖/翻攝自pixabay免費圖庫)
沈怡伶提醒,體重過輕(BMI<18.5kg/m2)、骨折病史,特別是髖骨、脊、椎骨、腕部骨折、長期服用類固醇、目前抽菸、過量飲酒、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狀腺疾病或是長期臥牀或少動(脊隨損傷、帕金森氏症、中風、肌力不良、僵直性脊椎炎)等,都是目前證實臨牀骨折的風險因子。
沈怡伶建議,年輕時可多攝取乳製品、小魚乾、芝麻、深綠色蔬菜或堅果類,而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橘子、柳丁、奇異果等,更可以幫助鈣質吸收,人體維生素D3的合成與轉化需要藉由日曬,避開最烈的中午時段,曬個10到20分鐘,讓維生素D3幫助人體吸收鈣質。
另外,運動有助增加骨質密度、增強肌力與平行協調能力,減少跌倒,進而減少骨折的發生,如果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加入荷重運動,例如舉啞鈴等具有抗地心引力運動,更有助增加骨質密度與肌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