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刮卡中獎”專坑外地人 每天都有進京“領獎”的

利用中獎信息詐騙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雖說“萬變不離其宗”,但騙子仍憑藉着不斷翻新的手法,不斷讓中老年人“中招”。

近日,山東日照的呂女士,就在信箱裡收到一張刮刮卡,是由“三星集團北京分公司”委託“北京市國立公證處”公證的“慶祝三星電子成立週年慶典活動”獎券,她中了“二等獎”——一張100萬元現金支票。

“真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呂女士委託在京工作的兒子向記者反映情況。記者覈實發現,從“三星集團”到“公證信息”,再到兌獎地址,刮刮卡上沒有一處內容是真實的。也許在你“動心”的那一刻,騙子就開始尋思如何把一筆不菲的“公證費”騙入他的腰包。

體驗兌獎

聽出北京口音後

騙子掛斷電話

昨天,記者拿到呂女士提供的“刮刮卡”後,假裝要兌獎。在撥打了“三星公司”兌獎專線“010-57153212”後,應接線員要求,提供了刮刮卡底部的電腦驗證碼:“006856”。由於刮刮卡顯示,這次活動的二等獎名額一共才五個,但該工作人員沒有絲毫的激動之情,語氣平淡地告訴記者:“經覈實,您中了一百萬現金支票一張……”隨後,她提供了“98001”的中獎編號,稱要再撥打“010-57235081”的“公證處監督專線”,才能兌獎。

隨後,記者向“北京市國立公證處”的接線員提供中獎編號後,對方稱有兩種方式兌獎。第一種,攜帶個人身份證到公證處,實地兌獎。第二種,若因路途遙遠或沒時間領獎,可委託公證處轉賬。公證費爲獎金的1%,即一萬元。

根據刮刮卡信息,公證處地址顯示爲北京市朝陽中路甲10號。記者對此質疑:“北京有朝陽北路,但沒有朝陽中路”時,對方稱,“聽您口音是北京的,北京人不能兌獎,活動只針對外地朋友。”隨即,對方掛斷電話。

此後,記者用外地座機、手機號撥通該電話,女子接線後,只說“喂,什麼事?”但不再提自己的“公證員”身份。

覈實兌獎地址:潤宇大廈

前來兌獎的

每天都有三四撥

刮刮卡印刷信息顯示:舉辦慶典活動的“三星集團北京分公司”,位於朝陽區安苑路18號潤宇大廈。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潤宇大廈爲某地質研究院下屬的一棟八層寫字樓。該樓設施陳舊,與國際品牌三星公司應有的辦公條件並不匹配。

潤宇大廈物業招商人員稱,有多家企業租用大廈辦公,但沒有三星公司。記者向院內保安求證時,對方直接問:“你是不是來兌獎的?”

保安稱,他剛工作不久,但每天都會碰見三四撥來“兌獎”的人。“我告訴他們,你被騙了。他們還不信,非要到潤宇大廈裡找一圈纔信”。“其實 兌獎者 經濟條件並不好,發現 中獎 後,感覺自己要發財了。一家人從外地包車來這兒兌獎,車費幾千元。發現被騙後,他們跟司機說,只能坐長途車回家了。包車司機卻要求他們,先把返程包車費付了。”保安稱,他在潤宇大廈前,見證了數起糾紛,“都是悲劇”。

覈實公證機關:北京國立公證處

被騙子公司坑苦了

影響了正常工作

另外,宣傳單信息顯示,“三星集團”的慶典活動,是委託“北京市國立公證處”公證的,公證事項爲:“廣告宣傳刮刮獎領取監督”。

那麼,北京國立公證處是否真實存在呢?記者聯繫到該公證處工作人員,對方“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這是詐騙。“公證處從未受理也根本不會受理這種業務。”她稱,近年來,該公證處每天要花大量精力處理各種與“中獎”相關的來訪、來函、來電,正常工作都受到干擾。

4年前,“北京國立公證處”就在其微博上聲明:“此類詐騙涉及國美、三星、諾基亞等諸多知名企業名譽受損,上當羣衆也遭受重大損失,令人扼腕”。同時,對於宣傳單上貼出的北京國立公證處公證員的照片及資料,也是騙子從北京市司法局網站上下載的。

律師說法

騙子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北京浩勤律師事務所胡瑞律師說,不法分子僞造彩票或刮刮卡,以兌換獎金需要支付的手續費、公證費、所得稅爲由騙取他人財物的案件時有發生。詐騙數額較大的,其行爲構成詐騙罪,數額巨大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呂女士的案例中,不法分子僞造蓋有“國家彩票管理中心”及“韓國三星集團北京分公司”印章的內容,行爲可能構成僞造國家公文印章罪和僞造公司印章罪,應數罪併罰。

胡瑞建議,預防此類詐騙,市民首先應杜絕一種“貪小便宜”的心理。其次,如希望覈實彩票真僞,可通過114查號臺,查詢涉事公證處、機關及公司的真實電話,進行覈對,避開宣傳頁主動提供的“詐騙陷阱”。

新聞鏈接

刮刮卡騙局屢禁不止

另據記者瞭解,2006年,本市破獲了第一起“刮刮卡”詐騙。當時刑偵人員介紹,接到本市羣衆報警後,民警最終在福建將詐騙團伙抓獲。

這類“刮刮卡詐騙”,有明顯的團伙化分工。有接電話覈實身份的,有公證處覈實中獎的,還有在外地負責取款的人,進行贓款分成。據犯罪人員供述,他們在小印刷廠印好宣傳紙後,通過郵局在全國範圍投遞,再委託當地的小廣告公司,往居民樓裡發放。

打擊這種類型的詐騙,民警要付出很大精力。犯罪分子會僞造身份證,並不斷轉換犯罪地點,其“老闆”常隱居在深山中,而“下線”則分佈全國。據瞭解,公安機關曾多次打擊這一“犯罪鏈條”,但這類案件,存在取證難,發現犯罪分子難的問題。曾經,北京民警在廣州、福建一帶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與當地人同吃同住,才找到了蛛絲馬跡。

警方建議,應對此類詐騙,市民應先建立足夠的防範意識,覈實意識,不要“對方說什麼就信什麼”。同時,別想着“悶聲發大財”,適當與家人溝通,讓他們幫着鑑別。此外,一旦受騙,請及時向當地警方報警。(張驍 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