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把樹當汙染源在管 匪夷所思
環境部日前公佈15樹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建議避免選擇。圖爲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近日公告十五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理由是會釋放大量的異戊二烯,恐影響空品,然而公告之前既沒和相關部會討論,也未作任何試驗,單憑文獻回顧,就做出「好樹、壞樹」的結論,更遑論該文獻回顧結論未提到這十五種樹會造成空污,環境部的「超譯」,把樹木當成污染源管理的環工思維,也難怪二○五○淨零排放難達標。
種樹好處多,也是減碳最簡單的方法,目前各國的淨零策略中,多數都加入種樹綠化計劃。環境部從環保署時代,也多次發佈新聞稿,鼓勵企業、民間多種樹。
諷刺的是,環境部此次列出的十五種不建議樹種清單中,不僅清一色是臺灣原生種,其中如水黃皮,更曾被環境部前身的環保署列爲有助於提升工業區空氣品質的「適當樹種」,甚至特別強調臭氧含量較高的工廠可選種,如今卻成爲會製造臭氧的不建議樹種,昨是今非,令人匪夷所思。
環境部稱是委託學者從國際文獻彙整出的樹種,印證環境部未做任何實際調查就妄下定論,也未和農業部、林保署、地方政府做任何徵詢、討論,就貿然發出公文,事後又推託是「建議」非「強制」,試問當環境部都建議了,難道各機關還能不配合嗎,決策不嚴謹、事後不負責的態度,難怪林業界炸鍋。
環境部去年八月纔剛升格,腦袋卻沒有跟着升格,依舊停留在過去環保署的思維,用環境工程思維來從事環境生態,用管制土壤重金屬、污染源的方式看待對環境有正面效益的事物,這樣的環境部要負責國內減碳業務,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