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中國治下的和平」,會是什麼樣?(翁鳴江)

外界對「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的探討會越來越多。(圖/觀察者網)

●爲什麼要爭取「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Pax Sinica)」

一直以來,中國有不當世界領袖的外交思想。中國的傳統思想裡就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有些中國人看來,中國自己還沒有發展好,現在要想在國際秩序和規則上動什麼想法,無異於不自量力。

何況當今世界已經不是「真理只在大炮射程範圍內」的天下,不可能再毫無顧忌地搞叢林法則、肆意弱肉強食,如今想要當世界老大,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且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加之中國人大多數本身就宅心仁厚,傳統教育下更是喜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真當了「老大」,還可能比以往那些西方「霸主」背上更多的包袱……許多中國人不希望佔別人便宜,但也不想被他人揩油。

也正是因爲如此,對於國際秩序和規則來說,一直以來我們本着就是實用主義的態度。對於適合國情或符合國家利益的國際秩序和規則,中國會遵守(「與國際慣例接軌」)。對於那些不適合國情、不符合國家利益的,中國大多數情況下本着求同存異的態度。

但是,在以前中國實力不彰時,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還可以對「求同存異」視而不見。隨着中國實力的上升,自然引來當前西方社會對中國的不滿,將中國的做法視爲「選擇性適用」。

一方面,從西方的右翼視角看來,中國的做法是佔了國際規則的好處和便宜,卻沒有履行相應的義務和責任。他們認爲,中國科技、軍事和經濟實力總量上明明已經躋身世界最一流的國家,但在WTO等國際組織中仍然以發展中國家自居,到處「搭便車」。

按照美國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等人的理解,如果當前的中國並不尋求推翻其從中受益的世界規則和秩序,而只是想增加在該規則和秩序內的政治經濟影響力,那麼逐漸會變成一個對現有國際規則和秩序有破壞性作用的「搭便車者」。

特別是,隨着美國已經越來越無力負責重要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如果中國實力崛起後卻仍然不參加國際性事務決策,那麼世界就必然再次會陷入領導力空缺、危機四起的險境。

這就是所謂「金德爾伯格陷阱」(Kindleberger』s Trap)問題。根據這個理論假說,早在1894年,美國就在經濟上取代英國,成爲世界第一。然而在一戰和二戰之前,美國爲了一己私利,始終不願意負責起領導世界的相應責任,導致各國各自爲政、以鄰爲壑、經濟危機此起彼伏,「貿易戰」和「匯率戰」等等更是摧毀潛在的國際間合作,從而最終加速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要美國迅速承擔國際責任只是理論假說的設想而已,實際上作爲老大的英國也需要釐清兩國的關係。1895年到1915年,英美兩國逐漸縮小分歧,這段時期被稱爲「大和解」(Great Rapprochement),圖片來源:wiki

所以,在他們看來,中國現在這種對西方國際規則選擇性適用的做法,只對中國有利,卻對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不利,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再說白一些,雖然西方右翼對「白左」理想嗤之以鼻,但是,骨子裡還是跟左翼一個德性,那就是把自己永遠看作高人一等。對他們來說,西方永遠是最優秀的。之前和中國相比發展速度相對落後,那是因爲美國等西方國家給落後國家的幫助和傾斜太多了,而不是西方自己的問題。現在美國需要卸掉一切包袱和中國競爭,需要想盡一切辦法和中國爭權奪利。

更何況,在那些右翼眼裡,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那就是一堆爛攤子,雖然美國自己是不想、也沒精力和能力再理了,但是這個擔子也該要忽悠中國挑起來了,就算不能拖垮中國,也最好能讓其陷到裡面不得翻身。

另一方面,從西方的左翼視角看來,西式的自由民主世界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而中國則是意圖挑戰自由主義秩序的修正主義者。他們認爲,中國很多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的做法不符合西方所謂的「基於規則的秩序」(rules-based order)。

特別是在西方左翼越來越要求擴張個人權利,主流觀點越來越「存人慾、滅天理」的大趨勢下,中國仍然恪守主權高於人權原則,包括在新疆、香港和臺灣地區所採取的一系列偏向於國家主義的強硬政策等,無疑更是觸碰了西方左翼那些「道德聖母」的逆鱗。

在西方左翼看來,中國作爲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如果中國現在的做法與西方的標準和規則不同,那麼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西方發展方向的分歧就會越來越大。長此以往,不僅中西方的對立越來越明顯,中國還會挑戰現存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和其背後的整個西方世界,進而影響到西方社會的各個方方面面,中美更是有直接跌入到 「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即爆發戰爭)的風險。

所以,對西方左翼來說,西方自由主義社會不僅需要在西方「基於規則的秩序」(rules-based order)基礎上黨同伐異,對外還需要一直不斷地採取各種手段和措施,來回應中國崛起的所謂「威脅」。

當然,不管是西方的左翼還是右翼,他們有一點共識,那就是中國的強勢崛起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和規則已經帶來了嚴重的挑戰。按照美國拜登總統的說法,世界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民主」與各種形式的「專制」之間的巨大競爭。這不僅僅是政治制度之間的鬥爭,還是一場同時涵蓋了經濟、文化、知識和政治競賽的比賽,一場「進步」力量和「反動」勢力之間的較量。

所以,在這場註定會決定中國命運的、中美間的競爭、鬥爭、比賽和較量當中,是不是可以讓美國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那樣能否保持競爭的「公平」?中國是不是永遠只能聽從和遵守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和規則?這些都是我們必需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核心,就是中國是否有自己領導世界秩序和規則的合理觀點和主張。換言之,在有人試圖讓中美脫鉤的大背景之下,中國是爲了避免讓人產生要「領導世界」的印象而謹小慎微,還是要積極參與現有的國際規則和秩序,打造和構建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新國際規則和秩序,進而順勢實現「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答案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我們把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現有國際規則和秩序稱爲「舊秩序」的話,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就有必要去打造「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這一「新秩序」。

展開來說,中國肯定不會像美國那樣,長期在表面上掛着所謂「自由民主」的羊頭,實際上卻賣着單邊霸權主義舊秩序的狗肉。作爲發展中國家,中國肯定不會靠自己獨自的力量,來制定和執行所有未來世界「新秩序」的規則。中國承諾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秩序。就像國內一些國際事務專家理解的那樣,中國要引領世界走向一種更合乎道德、更人性化的全球秩序。

更進一步說,哪怕中國或許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可以令人信服地、堅持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但中國主導的世界新秩序,卻絕不是中國在所有事情上都說了算。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主導的新秩序必需要尊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要求,畢竟現在西方的實力還擺在那裡。

但是,中國主導的新秩序,必然是要建立在主權平等、各國「平等相待」的夥伴關係基礎之上。「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與舊秩序最大的不同,在於東西方各國都需要放棄各自的傲慢與偏見,從單邊主義重新回到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所始終倡導的多邊主義合作的初心。

●「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的特徵

具體來說,至少從以下三個角度,我們可以討論中國主導的新秩序和美國主導的舊秩序的差異和不同。

第一,從「克隆主義」原則走向實用主義原則。

美國代表的自由主義國際舊秩序的核心觀點,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西方傳統自由主義思想自帶一種眼睛長在天花板上的傲慢與偏見。如果有哪一個國家不接受美國關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主張,那所有的錯誤就百分之百在那個國家頭上。

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從其興起伊始,就在全球各地大肆殖民。英文裡的殖民地(colony)這個詞,和自我複製的克隆體(clone)一詞非常接近。事實上,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擴張過程,就像是一個把西方母體文明,以複製克隆的形式推廣到其他地方的過程。對西方國家掌握的殖民地來說,西方文明很少考慮被殖民地區人民原來的治理和生活方式,往往是實在力有不逮,才借用原有的治理方式統治社會下層。

即使到現在,物理意義上西方殖民克隆主義已經基本不復存在,但是西方社會對其他非西方社會,在制度、文化、思想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克隆主義」擴張依然根深蒂固。特別是在美國爲代表的很多西方人看來,現代化就是西化,西方發達世界就是全人類的「過來人」,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和規則,所謂自由主義制度的民主自由,是「人類歷史的終結」。

在中國,即使是今天也還有很多被西方思想洗腦和精神殖民後、被利用來「以華制華「的人。在他們看來,西方世界不僅代表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更是人類社會的「指路明燈」。任何其他文明、國家和地區,如果不採用與西方一致的自由主義思想、制度和價值觀,那就統統都是「垃圾」,並且註定要失敗。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在擴張和對外關係上,歷來就沒有這種「克隆主義」的傾向。幾千年來,哪怕中國的中原國家已經發達到領先世界的水平,但都可以看到中國沒有多少去對外克隆和推廣中華文明的主動意願。在邊疆治理的過程中,從漢唐的都護府和藩鎮制度,到明清之後的衛所、土司、羈縻、改土歸流制度等等,中華文明採用的始終是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實用主義原則,一般以守土爲首要目標,至於中華文明影響力的拓展,則主要依靠文明自身的吸引力。

對中華文明來說,畢竟邊疆和邊疆之外的地區有各自的特殊情況,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根據不同的客觀條件,採用不同於中原文明的處理方式。事實上,哪怕是在今天,中國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採用的自治政策,在港澳臺地區採用的「一國兩制」等,走的依稀仍然還是這個路子。在對外關係上,從建國時期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現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也都是在平等基礎上、尊重各個國家發展的特殊性,看重的是不同制度和政策的實際效果。

中國人最相信「淮南爲橘、淮北爲枳」的樸素道理。同樣是終生僱傭勞動制度,在日本是曾經促進經濟起飛、在今天仍然是維繫社會穩定的靈丹妙藥;但在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就變成了「大鍋飯和磨洋工」。

在有些遵守伊斯蘭傳統法律的國家中,有小偷砍手、姦淫者處以極刑石擊的規定,在有些中國人眼裡可能過於殘忍和野蠻;但是中國和美國一些州採用的死刑制度,在歐洲廢除死刑國家的大多數人看來,一樣是落後和不可理喻。

同樣是發放福利和發展教育的政策,在北歐國家是促進其經濟發達的基石;在南美一些國家,那就是庇隆主義,就是造成通貨膨脹,國家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兇之一。

正所謂「彼之甘露,吾之砒霜」,不同國家有其不同的國情、背景和發展階段,想要找一劑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而且,哪怕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在不同的地方執行起來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就像世界上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都已經採用了市場經濟的政策;但是從成效來看,現在已經達到富裕程度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寥寥少數幾十個國家。

所以,在中國崛起之前,美國作爲西方發達國家的代表,始終宣傳現代化就是西化,其他國家和地區只有克隆和遵守西方自由主義秩序的制度和規則,才能走上繁榮富強之路,這樣一套說辭是有一定蠱惑力的,畢竟有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例子擺在那裡。然而,隨着中國即將重新成爲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更多人會意識到,哪怕像中國那樣在經濟和政治制度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國家,一樣可以從篳路藍縷走向繁榮富強。

更進一步說,更多人會慢慢發現,未來世界的發展新秩序,絕不是靠「克隆主義」的照搬照抄,更不是「信自由、得永生」,而是應該要走不吃嗟來之食、採用拿來主義的實用主義原則的正道。畢竟,有的國家適合於採用偏自由主義的政策,有的國家則在應用傾向於國家主義的政策後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如何配比調試兩種主義政策的運用,放在任何國家都會是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種可以一勞永逸地包治百病的辦法,西式自由民主可以永久克服人類社會一切難題的簡單忽悠,不是太傻太天真,就是別有用心。即使有一些制度和政策可以相互借鑑,但是每一個國家走上繁榮富強之路的方式和方法其實都有其獨到之處。所以,未來世界的新秩序,就應當是「實用主義」優於「克隆主義」。每個國家都需要根據其不同的國情、背景和發展階段,探求適合自己的實用主義發展之路。

第二,從主動干預主義走向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ve)干預主義。

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天生就具有主動干預主義的傾向。在美國人眼裡,自由主義秩序和規則,本身就是一整套建立在以個人尊嚴爲中心的最「進步」理念。雖然,成就美國霸業的,是其在世界上最強的軍事、經濟和科技等實力。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聰明之處在於,把自由、民主和人權等完全按其需要加以解釋,把程序正義而非實質上的「自由、民主、人權」標榜成促進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秘訣」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大義」。

美國這種「大義在手,天下我有」的做法,對西方來說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直接站上了人類道義的高地,可以用來指哪打哪、隨意干預他國。任何與美國立場不同的國家,都有在道義上處於不利局面的風險。

而且,在舊的兩極格局被打破後,來自美國和西方的這種主動干預,不僅可能是來自軍事上的,還有可能來自經濟、文化和地緣政治等方方面面。其結果是,在美國主動干預主義的政策之下,除了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少數一些國家之外,沒有什麼其他國家可以真正和美國保持主權上的平等,在國際關係上順從美國領導的自由主義秩序就成爲了必然趨勢。

但是,這裡的問題在於,人類社會的大義,應當是對我們大家都有切實好處和利益的東西,諸如像世界和平、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良好的環境等等人類社會的基本福祉。西方自由主義秩序和規則充其量不過是部分西方人用來實現大義的手段和措施而已,並非是人類社會的真正目的和大義本身。把手段充當爲目的,自然就犯下了顛倒因果的錯誤。

至於說民主體制或新自由主義秩序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增長的「秘訣「,那更是不怎麼着調的事情。二戰後寥寥無幾成爲發達國家的國家中,以色列和愛爾蘭在文化和傳統上本身就是西方國家,韓國和新加坡則跟西方的自由主義秩序有諸多差異。韓國等很多東亞國家和地區在未西式民主化之前就實現了經濟崛起,更說明經濟發展和西式自由民主體制的關係不大。

事實已經證明,二戰後亞非拉但凡是施行西式自由民主體制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成長爲發達國家。對這些國家來說,自由主義和西式民主甚至是阻礙而非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也是爲什麼,當安吉麗娜•朱莉站在中東的廢墟前,聞着屍體的氣味,大談「雖然他們一無所有,但他們自由了」的時候,世界上更多的人,甚至包括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自己,開始慢慢意識到美國等發起的伊拉克戰爭是完全錯誤的決定。

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西方人,即使包括他們當中的本性良善之輩,他們最常犯的錯誤在於他們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之上。因此,西方社會的這種把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先入爲主的看作是別人也想要的、並強制別人接受的主動干預主義做法,在現實中就造成了無數「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的悲劇。哪怕他們的出發點是想要解決問題,結果卻是使得問題變得更加糟糕。從伊拉克到前南斯拉夫各國,從「阿拉伯之春」之後的中東到最近的阿富汗,均莫不是如此。

與美國這種以咄咄逼人的主動干預主義政策相比,中國在這方面的政策顯然更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以中美兩國的核基本政策爲例,作爲美國要在全世界推行其霸權的基礎,美國採用的是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的主動干預主義政策;誰不聽話,美國就甚至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來攻擊他們。

相比之下,中國採用的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中國的這一原則不僅可以體現中國對國際秩序和國際和平的主動擔當,也有一定的靈活性。對無核國家和無核地區,中國肯定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對於有核國家,原則上也是無條件不首先使用。然而,假如某個有核國家膽敢肆意侵略中國,悍然侵犯世界和平和人類大義,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是否要有例外顯然是可以探討的。

這就是未來「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Pax Sinica)」國際新秩序的特點,我們可以簡稱爲「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ve)干預主義」。具體來說:

一方面,我們亟需要撥亂反正,需要把人類社會的大義,重新放回到發展經濟、爲老百姓謀利益等等人類根本福祉問題上來。我們不需要否認西方民主體制或新自由主義秩序對西方社會自身的意義和價值(拋開近五百多年來西方世界對非西方世界的掠奪和侵略不談),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適合西方的形式正義(所謂西式的「民主」和「自由」),未必就適合於其他地方;更不是實質正義的本身。

所以,在中國所倡導的國際新秩序之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比,核心就不僅僅放在程序和形式上,而是更要考慮實質和實際效果。畢竟一個國家和社會是否採用自由主義價值觀和西式民主制度等表象,不是首要問題。我們更需要比較和探討的,是人類社會福祉的具體大義問題:也就是諸如經濟發展程度和速度、教育水準的提高、政府治理的水平、醫療的便捷和有效性、社會的法治水平、腐敗的程度、貧富分化的情況、社會的福利狀況、國家和社會的團結和統一等等關係到社會上每個個體切身利益的等等具體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當像西方那樣,動輒使用新自由主義的所謂「基於規則的秩序」(rules-based order)的這一「僞大義」,來干涉和禍亂其他國家。未來世界的新秩序,應當是以人類社會的福祉作爲大義,然後一步步地去解決戰爭、疾病、貧窮、愚昧落後等人類社會的具體問題。而且,如果有國家敢肆意侵犯和破壞人類社會的大義,那麼,那些被侵犯和被破壞的國家,就應當有權利用所有合法的手段,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干預和制裁。

事實上,中國在最近幾年以來,已經開始慢慢在涉及到新疆、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民族統一的人類社會大義問題上,通過立法(如香港的《國安法》)和國際性制裁等等措施,在全世界範圍內震懾宵小,成效非常顯著。雖然中國在目前階段,大體上還沒有跨出中國的國境線去主動找人家麻煩。但是,隨着中國在這方面的立法正在日益完善和中國實力的逐步增加,未來諸如像長臂管轄、次級制裁等等一系列的干預措施,也完全可以考慮在全球性範圍內採用。

而且,與美國四處主動出擊的干預主義政策不同,中國啓動被動攻擊干預主義政策的前提必然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本身就具有自衛的正當性;只要保持被動原則,也完全不用擔心「屠龍者終成惡龍」的問題。

所以,「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意味着,中國需要和所有世界上其他國家一道,從人類社會真正大義的高度出發,對內有「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這樣踏踏實實做事的態度,對外則採用「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促進國際事務和平發展的宗旨。這樣由中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顯然就更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第三,從交易型(Transaction-based)國際合作走向賦能型(Enpowerment-based)國際合作。

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舊秩序,其實並沒有走出英美傳統「利益優先」原則的窠臼。就像兩百年前英國的亨利•帕默斯頓勳爵說過的那樣,「我們沒有永遠的盟友,我們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我們的利益纔是永恆的,而遵循這些利益纔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看來,國際關係就是各種大大小小的交易,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即使是在所謂的「盟友」之間,也還是如此。最近,美英兩國直接從法國手裡撬掉了價值大幾百億美元的、爲澳大利亞製造潛艇的訂單,就是這方面最好的典型例子。

究其根本,還是經濟體制決定上層建築。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逐利的天性,確定了西方主導的國際間合作的目的就是利來利往,就是要讓資本獲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哪怕西方總是高舉所謂「人權」「自由」和「民主」等人類社會的僞「大義」大旗,但是在金錢和利益面前,這些卻都可以隨時棄之如敝履。

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就像艾森豪威爾總統在他的告別演說中曾經警告世人的那樣,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戰爭經濟。二戰後的大多數時間,美國長期處在各種大大小小規模的戰爭之中,讓接近四十個國家約兩千萬人死於非命。其結果是除了讓西方的軍事工業綜合體(MIC)及其附屬的武器承包商、以及其他相關產業和金融資本賺到盆滿鉢滿之外,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在美國和西方的所謂「幫助」之下,並沒有擺脫貧窮和落後的悲慘命運。

所以,當中國在全世界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時,我們所設想的國際新秩序,就不應該單單是一個純粹以利益爲基礎的國際合作。正所謂,「以利相交者,利盡則散」,中國人所設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賴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在利益的基礎上,更要看重相互之間作用,以及相關利益方之間長遠的合作前景。具體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

首先,西方政權體制的不穩定性,導致執政黨左右翼輪流上臺。這也導致西方政策的延續性通常無法確定。特別是西方基於利益的交易型國際合作,往往只看當前利益,而不能顧及長遠。曾幾何時,包括基地組織、薩達姆、庫爾德人等等都還是美國政府的扶持對像和座上賓,但當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利益發生變化時,所謂的朋友就翻臉變成了敵人。

相比之下,中國的體制比較穩定。所以,在國際合作的大政方針上,不僅會看到當前利益,也會注重長遠利益。除非是對方自己變卦,否則來自中國的合作往往是始終如一、持之以恆。像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合作、中國支持的非洲項目等等,其時間跨度都非常長久。

而且,哪怕純粹是企業的對外投資項目,中國的大型企業也通常會考慮長遠利益。即使局部項目或有得失,整體上還是會追求雙贏的結果。譬如某中國企業曾經在某阿拉伯國家的鐵路項目中,因爲種種原因虧損高達幾十億人民幣。但是,這家中國企業從這個項目中建立起來的良好形象和信任關係,也使得後續項目源源不絕,最終不僅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也讓我國其他企業在中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建立了長期的業務關係。

所以,來自中國的合作,就不單單是純粹的利益交換,而是通過長期合作造成可以爲合作各方相互賦能的效果。從而把簡單的交易型短期國際合作,做成了相互賦能型的長期國際合作。

其次,雖然市場經濟本身追求利益,無可厚非;但是,西方基於利益的交易型國際合作中的利益優先,往往過於考慮西方自己一方的利益,而不怎麼考慮被合作方的利益。除了北歐模式的合作和援助還會考慮到受援國利益,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利他主義和中立色彩要求之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會把合作和援助直接做成主要對自己有利的生意。

這裡比較極端的典型案例,譬如幾年前美國爲阿富汗國民軍突擊隊購買叢林迷彩服的醜聞,當時美國五角大樓專門找了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採購,還花了9381萬美元。但如果以北美市場價購買同樣數量的ACU迷彩服,則只需要不到6400萬美元。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阿富汗是一箇中亞內陸國家,國內及周邊地區多爲山區荒漠,森林覆蓋率僅爲2.1%,所以阿軍穿森林迷彩服實際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另一個極端例子是2005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在預算中撥付了8000萬美元用於支持一項名爲「遏制瘧疾計劃」的援助非洲國家項目,調查發現,這筆預算中居然只有5%用於購買蚊帳,只有1%用於購買藥品,剩下的絕大多數經費用在美國開發署本身和高薪僱用援助顧問上。

即使排除極端情況,來自西方正常的合作和援助也是問題多多。以利益爲核心,西方國家把合作和援助當作「生意」來做,其客觀結果之一就是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產生對西方貸款和援助的嚴重依賴性。鑑於西方貸款和援助,大多數還是會用於從西方購買一次性的服務和產品,從而就直接造成了這些國家「越窮越借,越借越窮」的兩難處境。更不用說,美國等國家還會故意在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讓一些主權國家「染上」債務問題,從而讓其一步步陷入美國等西方人設計的經濟陷阱裡。

相比之下,中國的對外合作和援助的利他主義特徵就比較明顯,不單單是爲了實現某一方的利益,而且還要爲合作各方賦能,爲合作方的自身發展助力。就像中國啓動的「一帶一路」投資項目,都是切切實實爲沿線國家帶去其所亟需的基礎建設項目。不僅價格公平合理,而且速度和工程質量都比較有保障。以最近通車的越南地鐵項目爲例,工程價格只是日本公司在越南承建的類似項目的三分之一,而且完工也比日本公司的項目要早很多。

因此,中國的對外合作和援助就不僅僅是單純的「交易型」利益交換。因爲通過爲這些「一帶一路」國家、建造爲他們有利的基礎設施,不僅僅項目的本身質量可靠,還能爲這些國家節省很多開支等;爲這些國家賦予了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從而達到了賦能的效果。

最後,西方基於利益的交易型國際合作,還經常把推廣西方價值觀作爲交易的一部分。不是要你覺得怎麼樣;而是要我首先覺得對不對、好不好纔可以。作爲附條件援助,幾乎所有西方國家(包括北歐國家)都會把西式的「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作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條件,要求受援國進行西式政治改革、推行民主化等。至於被灌輸所謂「民主、自由」的國家,其內在體質能否適應西式民主、自由等,那就不在西方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更有甚者,很多西方合作和援助項目還會亂開所謂類似「華盛頓共識」的藥方,不時要求對方國家降低關稅、拆分國企、開放市場等等,這些都會進一步造成這些國家本土產業的崩潰。

對比而言,來自中國的合作和援助無疑是國際社會的一股清流。與西方國際合作中「強制搭售」一些亂七八糟不相干的東西、藉機推廣所謂西式「民主、自由」的人類社會的僞「大義」不同,如果說來自中國的合作和援助也有促進價值觀想法的話,那麼我們所促進的唯一價值觀就是人類社會的真正大義,那就是要切實提高對方國家老百姓的福祉。不管是造橋、修路、建港口,還是從事基礎電信、物流等等方方面面的投資,中方不僅以利益交換爲基礎,還會在此之上進一步提升對方國家在相應各方面的能力和實力。所以,對被合作方來說,不僅體現了實實在在、互利互惠合作的好處,也有爲對方「賦能」的效果。

也正是爲此,雖然西方媒體總是喜歡以己度人地發牢騷說,來自中國的投資帶有各種「陷阱」;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卻一直以來都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合作都持有歡迎態度(譬如中國召開一帶一路國際會議,來參與的國家領導人甚至要超過聯合國的常規大會)。這也說明,未來國際合作的領導者,一定會有中國的一席之地。而且,對於那些切實體會到中國賦能型國際合作好處的國家,他們也會非常願意與中國一起來改寫和制定未來國際合作的新秩序和新規則。

●國際秩序和規則的未來展望

最近有兩個標誌性事例,可以進一步看出中國在國際規則和秩序中的地位。

一是近年來,美國政府開始系統地迫使中國國有控股公司在美摘牌。並且,美國政府還不斷要求在美上市的其他中國公司向美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公開賬目,否則就要把這些中國公司逐出美國的證券交易所。與此相對,中國政府也開始逐步收緊對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特別是在美國上市企業)的監管。希望通過中國香港等地來替換美國作爲中國企業海外融資主要平臺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

另一件事情是繼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之後,美國和歐盟相繼提出了各自的全球基建計劃。當然,不管是美國提出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議」(Build Back Better World,簡寫B3W),還是歐盟推出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都很強調自己的特色。爲了和中國的「一帶一路」相區別,這些計劃大炒所謂「價值觀」、「高標準」、「支持私營」等等概念的冷飯。至於是否能夠真正實施、實際投入規模和究竟會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哪些好處,估計我們一時還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成果。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這兩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未來世界國際秩序和規則的變化,存在兩種可能趨勢。具體來說,從第一個事例中反映出來的中美日益對立,顯示出未來的國際秩序和規則,短期來看存在着繼續擴大對抗和衝突的趨勢。但是,後一件事情則顯示,至少在國際合作的領域,長遠來看也存在着世界正在向中國主導制定的秩序和規則看齊的可能性。

第一個事件,是在美國單方面試圖和中國脫鉤的大背景下,中美開始爭取世界國際秩序和規則的主導權的縮影。表面上看,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退出美國股市,但實際上也從側面反映,對中國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哪怕是美國華爾街這一目前全球融資的中心,正在變得日益可有可無。

畢竟,從購買力平價(PPP)的角度來說,中國很多年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即使按照匯率來算,按照主流經濟學預測,中國經濟整體實力超越美國也就是十年左右的事情。中國的本土市場已經足夠強大,自身的資金已足夠充足,而且不難從世界其他地方吸引更多資金。所以,這件事情雖然是美國最早挑起的,但是,什麼時候會結束就不是美國能說了算。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股市用自己的一套秩序和規則,來和美國股市抗衡,並開始進而爭奪國際金融和投資的主導地位,究竟鹿死誰手、亦未可知。

說到底,只要沒有新的產業革命或科技突破,西方作爲成熟市場,產生增量業務的可能性有限;而中國的優勢,恰恰在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增量市場,而且中國在科技、軍事、前端產業等的實力已經接近甚至在部分領域超越西方。即使是現在,中國電影的整體票房已經超過美國,中國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十二年全球第一,最近中國也已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消費國等等。

現在中國的人均GDP不過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如果未來中國人均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那麼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要比整個歐盟和美國加起來還要大。因此,未來的中國市場之大,不僅可以支持本土企業,還可以支持一衆外資和外國企業。對於許多歐美的優秀企業來說,如果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將來從中國市場中獲得的利益超過其本土市場,很可能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且,像通用汽車、特斯拉和蘋果等美國公司,他們在過往從中國投資中獲得的收益,還不僅僅是豐厚的利潤回報。這些公司通過在中國整合業務、利用中國的人才和生產優勢、技術交流等,確保了這些企業在行業中的國際領先地位。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經多次強調,對特斯拉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可能來自中國。這也意味着更進一步說,外資和外國的企業如果不能在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生存,在國際上就有淪爲二三流企業的風險。也正因如此,美國自特朗普開始的一系列試圖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希望實體產業迴流美國或至少遷出中國的做法,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一廂情願。

所以,哪怕代表美國本土資本和企業的保守派媒體天天鼓吹中國威脅,把跨國資本和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看作是「資敵「行爲,並且對一些在中美兩國「兩頭下注」的投資者大肆口誅筆伐;但是,世界經濟的未來終歸還是在中國。美國有很多明白人,就像提出「軟實力」概念聞名的約瑟夫•奈就很坦白地說過,「認爲我們可以在不付出巨大經濟代價的情況下,將經濟與中國完全脫鉤的想法是錯誤的」。畢竟,貿易全球化受益的不只是中國,西方世界也不是鐵板一塊。

也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變換秩序和規則的主導者,對全世界的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其實問題並不大。更何況,中國近年來的法治建設已經有長足地進步,以《民法典》、《外商投資法》等一些列法律和規定對私權和私有資本提供的保護,與國際上的慣常做法已經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差別。

隨着中美兩國的對立和衝突繼續加劇,在最壞的情況下,中國甚至可以放棄美國市場(包括去美國的資本市場融資等);但是,美國卻不大可能主動放棄美國資本、企業和投資者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大的經濟利益。

這也是爲什麼,短期來看,中美兩國針尖對麥芒式的對抗和衝突會造成所謂的「站隊」問題。即使這樣,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卻已經沒有當年美蘇對抗時的盲從。1980年前蘇聯耗費巨資在莫斯科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奧運會,美國發起的外交抵制有60多個國家參與;今年的北京冬奧會,跟隨美國聲稱不派官員的國家只有寥寥幾個。

當然,美國通過其朋友圈對中國搞一些小手段來圍追堵截,一時也會對中國部分受影響的企業發展造成一些困難。但是,長期來看,只要中國市場能夠接替美國市場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並且能夠穩定成爲助力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的話語權和在國際規則和秩序中的地位必然會上升、甚至還會超過美國和歐盟,這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在國際合作這一鄰域,通過上文所說的第二個事件,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東風壓倒西風的端倪。就全球基建投資來說,我們暫不考慮美國提出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議」和歐盟推出的「全球門戶」計的地緣政治本心,單從其利益訴求看,無非是要通過發展北非、中東和中南美洲等地的經濟,來減緩美國和歐盟越來越嚴重的難民和非法移民問題。這與中國倡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真心真意想把「一帶一路」國家納入到與中國一起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來說,可以說是高下立判。

然而,如前文所述,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在發展中國家所作的合作和援助,過去一向以自身利益爲導向。哪怕金額和項目數量上要超過中國,但以貸款和援助爲主、「授人以魚」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發展中國家亟需面對的發展問題。事實上,如果勉強把巴拿馬運河算成是美國爲發展中國家做出的建設項目的話,那麼這個項目建成之後的一百多年,美國再沒有其他重要的基礎建設項目施惠於其他發展中國家。這與新中國從建國後不久,就開始大力投入非洲坦贊鐵路等項目,自始就熱情爲發展中國家助力有天壤之別。

所以,美國、歐盟相繼推出各自版本的與基建合作計劃,本身就是對中國的一帶一路的響應,也是對其過去國際合作和援助進行的一次方向性修正。如果美國、歐盟等西方世界,真正開始學習中國,爲發展中國家的基建助力,讓這一國際合作趨勢一旦切實得到實施和落實,那麼從提升人類社會的福祉這一真正大義的角度來說,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更進一步來說,在國際合作領域,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已經在事實上成爲相關國際標準和秩序的主導者。不管美國和歐盟再去如何糾纏他們的僞「大義」和「價值觀」,只要有中國的珠玉在前,以結果爲導向的國際合作必定會成爲新的指標。未來,在各國獨立自主發展的大原則下,國際秩序和規則真正以發展全世界老百姓的福祉作爲人類社會的大義,所有有益的方法都可以採用,而不再會是隻有西式自由民主一種配方。

總之,「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並不是說中國要與西方世界爭霸,因爲我們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願景方案,本身就是本着共榮共存、合作共贏的思路。令人遺憾的是,現在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仍然沉浸在冷戰的迷思當中,一如既往地挑起和中國、俄羅斯等國之間越來越無意義的意識形態之爭。而且,西方主流社會仍然固執地把任何有社會主義思潮或國家主義傾向的政策,不管其成效如何,通通看作「大毒草」。

相比之下,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足夠成熟和自信,我們已經完全不再把自由主義秩序和思想看作是洪水猛獸。現實中,「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這一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意味着我們堅持結果導向,任何真正有利於中國的自由主義政策,我們都會積極採用。對於包括西方世界在內的建設性批評,我們也能夠虛心接受。

這些也正是爲什麼近年來西方世界越來越困難重重,而中國卻能夠順勢崛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當我們面對西方這樣「沉舟」和「病樹」時,未來已來,「中國治下的世界和平」也完全可以期待。(作者爲大陸律師、法治工作者)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