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反向師徒制 促世代交流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民國114年臺灣每五個人即有一人是長者(老年人口將超過20%),成爲「超高齡社會」,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衝擊下,各行各業的中高齡就業人口勢必逐年攀升。
面對人口結構改變進而影響勞動力分佈問題,職場不僅必須正視,更須及早因應。許多大型企業,早已擬定相關人力資源策略以因應,讓企業經營得以永續發展。
因應混齡職場成爲未來的發展趨勢,傳統師徒制單向學習,已無法滿足企業教育訓練所需。因此,如何融入反向師徒制的思維,運用雙向學習機制來促進世代交流,已逐漸成爲企業關注焦點。
面對此一多元議題,以下三大面向供參考。
一、打造友善場域 迎接青銀共融
透過中高齡勞動力的投入,不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更能擺脫人力青黃不接的困境。可以說關心中高齡就業者,就等同於關心自己的未來。例如提供加大字體的電腦介面與彈性工時,以及適性的工作職缺。
二、強化關懷措施 營造組織氛圍
提出員工身心關懷與照顧措施,並營造全體員工受益的氛圍,除可塑造正面企業形象,更可提高員工對於組織的向心力。例如提供中高齡員工護腕、護膝等相關輔助器材,以減輕其身體負擔。
三、優化溝通管道 促進職場協作
提出職務互補的工作設計,讓跨世代員工能夠邊做邊磨合,達到「以彼之長補己之短」的效果,以發揮各自長處。
例如,增加跨世代員工之間的搭配與合作場合,以增加互相學習機會。
新世代的管理者應思考,如何善用中高齡勞工的豐富職場經驗與社會歷練,搭配新世代員工的熱情與反應。突破傳統師徒制的單向學習思維,透過反向師徒制的反思,建立雙向的學習機制,如此方能達到跨世代共融的目標。
201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案例。內容講述一名老年退休人士,不耐退休之後枯躁乏味的生活,應聘成爲紐約時裝公司的實習生,過程中以自身豐富的閱歷與人生經驗,帶給公司與自己積極的影響,最後與公司CEO成爲忘年之交的故事。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可以學習的對象,看見好的就學習,看見不好的就警惕自己。也就是說學習這件事,跟年齡與身分沒有絕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