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只是障眼法?外媒:真正目的是促成「終極川普交易」
前避險基金經理人貝森特是讓央行畏懼的人物。1992年,他任職於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放空英鎊一戰成名;20年後,他回鍋索羅斯基金擔任投資長,狙擊目標轉向日圓,寫下職涯中最引以爲傲的紀錄。如今,貝森特當上美國財政部長,正放眼外媒所謂的「終極川普交易」:促貶美元。
從這角度觀之,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棒和其他種種威脅,可能都是達此目標運用的工具罷了。
1985年9月22日,美國政府說服英國、日本、德國和法國共同在紐約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聯手讓美元貶值,協助美國提高產業競爭力。如今,各界紛紛臆測主要國家將敲定聯手貶抑美元的新版「廣場協議」--稱爲「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一些交易員認爲最快今年就會發生。海湖莊園是川普邁阿密住所。
外媒分析指出,按主流經濟思維,此刻簽署這種協議難上加難,理由有四。1.聯手干預匯市違背自由市場理念,且易遭市場力量反噬。2.往例顯示,干預須與互相信任的盟友合作纔有效,但川府此刻所爲把盟國幾乎全得罪光了。3.祭出關稅往往會導致匯率升值,與促貶美元目標背道而馳。4.如果關稅引發市場崩盤和/或衰退(最近可能性已升高),民意強烈反彈可能逼川普收斂野心。
但川普經濟團隊的思考邏輯迥異於主流思維,所以對這四個議題的解讀也不同,重點如下:
一、川普2.0經濟要員認爲,金融政策干預並非落伍的做法,而是重塑全球金融與貿易秩序不可或缺的手段,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提名人米倫最近發表的文章就持這種論調。
二、川普的顧問未必怕市場大跌或衰退來襲,事實上,他們相信關稅會導致美國經濟先苦後甘,所以快馬加鞭在川普上任之初就揮出關稅大刀。
依照他們的邏輯,衰退震撼將迫使他國儘快與美國談判,美國利率也會隨之降低。同時,資產價格跌下來,有助於矯正美國經濟「過度金融化」的問題,若是美元貶值促進工業復興,就更是如此。換言之,川普團隊更在乎實體經濟(市井街坊)的中長期展望,甚於短期內金融經濟(華爾街)遭受的衝擊。
三、米倫文中警告,美元在關稅實施初期可能不貶反升,但華府其他措施可抵銷這種效應。那是因爲「海湖莊園協議」不僅與匯率有關;最近流傳的一個構想,是「鼓勵」其他國家以持有的美元、美國短期公債甚或黃金,兌換成美國長期公債甚至100年美元債券,適用於在Fed的附買回交易。
有些人推論,那可能減輕美國財政壓力,同時保有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支配地位,並且讓華府如願以償貶抑美元。
四、川普顧問打的算盤是,要是盟國對簽署「海湖莊園協議」興趣缺缺,還可運用關稅大棒和其他威脅逼其就範。套句貝森特的說法,川普會要求外國政府自己歸類成「紅」隊、「綠」隊或「黃」隊--也就是任選要當美國敵人、朋友,或亦敵亦友。
綠標國家可獲美國軍事保護和關稅減免,條件是必須同意匯率協議。如果貼上黃色或紅色標籤,就必須與川普政府談交換條件。因此,「海湖莊園協議」可能分兩階段進行:盟友先行,其餘國家隨後跟進。
這種協議會成真嗎?無從得知。即使真的簽署,恐怕主流經濟學家也認爲註定會失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日前就質疑,藉「海湖莊園協議」重組美國債務的想法,形同讓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違約,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從貝森特、米倫等人的言論看來,川普2.0政府改造全球金融與貿易體系的意志堅決,不是兒戲。川普政府最近變來變去的關稅把戲,也許只是幌子,真正大戲還在後頭。請密切關注9月22日--廣場協議簽署40週年。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