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姚:他們愛拜登,卻在“大聲密謀”換掉他

圖爲北約峰會現場

直新聞:爲期三天的北約特別峰會週四在華盛頓落幕,美國總統拜登將在會後舉行記者會,西方世界對這場記者會的關注熱情可謂異乎尋常地高漲。你對此有何特別觀察?

特約評論員 管姚:北約特別峰會是一場特別安排,因應北約成立75年週年召開,由美國在華盛頓設局做東,還再度召集4個印太夥伴即日、韓、新、澳四國領導人,以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參加,以此展現美國的所謂全球領導力,鼓動美方主導的所謂熱點議程,諸如強打“中國牌”,軍援烏克蘭等等。

但正如《紐約時報》報道標題強調指出的,美國選情爲北約峰會蒙上陰影,成員國如何克服信心危機?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白宮距這次特別峰會舉辦地只隔了幾個街區,拜登堪稱車禍現場的首場電視辯論所引發的後遺症,不止在美國政壇大爆發,甚至也在受邀參會的一衆北約成員國夥伴國總統、總理們的眼皮底下,被攤開來一一展現。

澤連斯基在華盛頓參會期間公開用英文吐槽,Everyone is waiting for November,“每個人都在等候11月”,但他強調,正在打仗的烏克蘭等不得,不能“空等11月或其他月份”。11月初是山姆大叔投票選總統的日子,說白了,“11月焦慮”就是美國選情風險,就是特朗普捲土重來給外部世界尤其美國一衆盟國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幾個月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在本國一場演說中大聲疾呼,歐洲不能把命運交付大西洋對岸的選舉,歐洲必須要戰略自主。如今在華盛頓,當拜登的身體狀況與各種老態,被媒體挖了個底朝天,北約盟友與夥伴國對此近距離實感實測,焦慮與不安自然瞬間大爆發。

也因此,拜登當地時間週四晚的這場記者會茲事體大,CNN今天的即時分析甚至斷言,這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份量最重也是承壓最甚的記者會,其選情走向乃至政治命運都將取決於會場表現。這是拜登一個人的記者會,沒有其他領導人出席,最大懸念在於:離開題詞器,這位81歲的在任總統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一場時長30分鐘左右的記者會,拜登能不能獨自撐下來?其實想想挺悲哀的,針對全球頭號大國領導人治理能力與行爲舉止的檢驗標準,竟然如此之低,低到塵埃裡。

圖爲美國總統拜登

直新聞:那麼在你看來,拜登能靠這場記者會挽救選情嗎,面對各方壓力,這位美國史上最高齡總統候選人會退選嗎?

特約評論員 管姚:因爲時差關係,這場記者會現在還沒有揭幕,拜登到底會給出怎樣的表現,也是未知數。《華爾街日報》最新報料稱,兩年前在德國參加G7峰會,晚間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有場會晤安排,但最終美方出席的是國務卿布林肯,因爲拜登晚間要休息。同樣可以交叉驗證的是,《紐約時報》與CNN都已報料,本週在與民主黨州長線上會面陳情時,拜登承認,爲保證睡眠,晚上8點以後,白宮就不會安排活動了。但週四晚間,拜登的休息與睡眠時間看來是無法保證了,這不能不讓外界對他在這場關鍵記者會的表現,很是捏了一把汗。

我個人預判,拜登競選連任的機會之窗很可能正在關閉,他的退選是大概率事件,這裡有幾個最重要的“逼宮勸退”觀察指標:首先,民主黨高層分歧正在顯性公開化。前衆議長佩洛西稱,拜登是否繼續選下去應由他本人自行決定,這被普遍解讀爲“溫和勸退”,所謂輕輕推開了“退選之門”,至於民主黨參議員彼得·威爾奇(Peter Welch)今天更在《華盛頓郵報》刊發來論:Biden should withdraw for the good of the country,拜登理應爲國退選,這無異於公開打響民主黨高層公開逼宮退選的第一槍。

其次,金主壓力。衆所周知,美國選戰就是燒錢遊戲,此前拜登競選陣營一直拿吸金能力說事。但民主黨的選舉金主正亮明態度,其中最具殺傷性的一擊,來自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魯尼。作爲昔日拜登的“鐵桿粉”,克魯尼週三在《紐約時報》刊文反水,他如此寫道:“我愛拜登,但我們需要一位新候選人”。《紐約時報》將這一金句作爲來論標題。

民調壓力。從首場電視辯論後的民調錶現來看,拜登對特朗普的民調差距正在拉大。民主黨甚至擔心,拜登選戰崩盤甚至可能會拖累民主黨國會選舉的佈局。衆所周知,美國大選年不僅選總統,全部衆議員及1/3參議員也將改選,決定國會參衆兩院控制權將最終花落何黨。

所謂形勢比人強,老態畢現的拜登團隊能否抵抗大勢,這是當下美國政壇的最大懸念,可以預料,在靴子落地前,美國政壇亂象仍將持續,同樣可以確認,留給拜登以及民主黨的換人時間已經不多了。

圖爲歐盟及其成員國旗幟

直新聞:中國商務部昨天發佈公告,啓動對歐盟涉中國企業貿易投資避壘情況的調查,引起海內外媒體廣泛關注,管先生,你對此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管姚:這是在歐盟以所謂去風險反補貼爲名,對中國產新能源車開徵臨時附加關稅引爆中歐貿易衝突後,中方依法採取的又一波強力行動,而且反擊力度在升級。衆所周知,歐盟開徵的臨時附加關稅已在4日確認生效,5日起正式開徵,因此,美國彭博社將中國商務部昨天公佈的第28號公告,稱之爲Tit-for-Tat Investigation,是“對等調查”,彭博社稱,中國與歐盟這兩大貿易區向全面貿易戰又邁近了一大步。

根據商務部公告,這次調查涉及鐵路機車、光伏、風電、安檢設備等產品門類,這些是中國相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部門,歐盟最近數月一直在動用各種新工具,對中企作定向打壓,搞各種貿易避壘,美其名曰捍衛歐盟產業利益。商務部接到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商會調查申請後,確認啓動貿易投資壁壘調查,這也是在依法主張中資企業權利。根據公告及兩份附件內容,一旦商務部調查確認歐盟相關舉措違法,中方將啓動雙邊爭議解決磋商,並將採取其他“適當措施”,而附件也明確,“適當措施”包括中國商務部根據相關建議採取的“報復性措施”。所以這是否意味着中歐貿易爭端的擴大化與全面升級,值得密切關注。今天商務部新亮相的發言人何詠前,也在迴應記者提問時強調,商務部將確保調查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有關調查結論將適時對外公佈。商務部發起的調查將在明年元月10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期至明年4月中旬,而就在今年11月,歐盟將就對華新能源車附加關稅作最後決定。美媒分析,鑑於中歐貿易爭端的核心領域在新能源車,這一領域的談判進展,很可能影響其他多個領域的調查與博弈。

我之前在節目中也曾指出,中國元首訪歐期間在巴黎總統府明確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歐盟方面如一意孤行打關稅戰,它所面對的,一定會是“殺敵800自損3000”的慘敗結局。最新公告也預告了這一結局。也因此,抓緊這最後四個月的窗口談判期,真正尋求妥協、談出辦法,纔是歐盟止損之道,出路所在。

作者:管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