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驟降四成業績不及預期 公募FOF遭遇多重難題

陳靜/製表 圖蟲創意/供圖 彭春霞/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兩年內規模驟降四成,多數產品業績低於預期,FOF(基金中的基金)怎麼了?

在經歷了短暫的爆發期後,公募FOF的發展似乎被按下暫停鍵,遭遇了規模和業績的雙重挑戰。多位基金評價人士分析,近年來權益資產表現不佳,是公募FOF規模和業績雙重下滑的重要推手。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對風險資產整體持倉縮減,進一步影響了FOF的資金規模和表現。

此外,FOF還面臨着行業內部問題的困擾。雙重收費結構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也被視爲制約行業長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面對這些問題,業內人士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拓寬可投資產類別,增強費用信息披露,明確收益預期等,旨在改善FOF行業的發展環境。

規模下滑近四成

業績頻亮紅燈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截至一季度末,公募FOF的管理總規模已降至1588.79億元,較2022年中的歷史最高點2222.76億元下降了近四成。儘管如此,產品數量卻在不斷增加。在規模達到峰值的時期,公募FOF的產品總數爲306只,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這一數字上升至499只,增長了63%。這意味着,在產品數量節節攀升的情況下,產品規模反而大幅下降。

不僅如此,業績方面,公募FOF也頻亮紅燈。觀察近一年來公募FOF的業績表現,排名第一的產品收益率僅有3.38%,而排名倒數第一的產品虧損卻高達29.38%。特別是在權益型FOF這一細分市場中,產品的平均虧損達到了10.51%。除了極少數產品實現微薄盈利外,絕大多數產品的收益爲負。

自2017年首隻公募FOF產品發行至今,這一產品類別在國內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在FOF開閘初期,市場曾對其寄予厚望,認爲由專業團隊研判,投資於其他基金的策略能夠爲投資者帶來穩定收益。

以基金產品作爲底層標的進行投資的基金具有二次分散的優勢。FOF通過配置於公募基金的方式實現了二次分散,理論上能夠降低對單一資產或單一市場的依賴,提高投資組合的穩定性,降低風險。

不僅如此,FOF還滿足了特定場景的投資需求。在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趙威看來,以養老日期FOF爲例,通過下滑航道的設計,FOF爲投資者在不同年齡階段提供了相適應的資產配置比例,滿足了投資者在不同生命週期的需求。在產品數量衆多且業績分化嚴重的當下,投資者選擇基金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趙威認爲,理論上優秀的FOF基金管理人可以憑藉其豐富的市場分析、資產配置、基金評價經驗,有效降低投資者的選擇難度。

然而,儘管FOF從理論上具有多項優勢,從其規模和業績來看,這些優勢當前並未完全體現。時至今日,FOF產品的發展已進入第八年,其面臨的挑戰也愈發明顯。

權益基金表現不佳

公募FOF受拖累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公募FOF規模和業績雙降,主要受到權益資產表現不佳的影響。

天相投顧認爲,2022年和2023年權益類市場下跌,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上升。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代景霞也認爲,FOF的這一局面與市場環境有很大的關聯。

貓頭鷹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張期翔也認可這一說法。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持續下行的市場中,投資人會無差別縮減風險資產的投資規模。不過,他也強調,FOF在這幾年中並未取得亮眼的業績證明自己,這一結果既有FOF基金經理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市場環境的原因。

“公募基金的重倉股抱團度高、交易結構差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其業績下滑的態勢,偏股混合基金指數連續兩年負收益,並跑輸市場。也就是說,FOF底層資產的基本盤是不太好的。”張期翔說。

趙威則認爲,除了上述原因,FOF規模的大幅縮水也與投資者的預期差有關。在FOF基金髮展初期,市場的預期可能過高,認爲其能夠完全規避風險。然而,市場波動導致FOF的實際表現與預期不符,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此外,FOF作爲一種較新的投資方式,還面臨着市場接受度的挑戰。張期翔認爲,普通投資者對FOF的風險收益特徵、資產配置理念等並不完全瞭解。一些人可能更傾向於直接投資股票或單一基金,對這種間接投資方式持保留態度。

同質化的表現也是投資者並未選擇FOF的重要因素。天相投顧認爲,FOF的策略同質化嚴重,未能明顯展現其主打的分散風險和穩定收益的特性,同時費用也相對較高,這也影響了投資者的參與熱情。

雙重收費

和人員素質難題待解

採訪中,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強調,除了市場行情和投資者教育等客觀因素,公募FOF行業自身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代景霞特別指出了公募FOF的雙重收費問題。首先,投資者需要向FOF管理人支付費用;其次,FOF產品在運作期間隱含了支付給組合持有基金的費用。因此,一般情況下,FOF基金的總費用會高於一般基金,而較高的費用會侵蝕基金收益。

在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看來,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已經成爲了公募FOF發展的主要障礙。“客觀來講,與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相比,FOF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水平存在差距。許多人員是從其他領域過來‘再就業’的,缺乏較深的基金研究背景。”上述基金評價人士告訴記者,據他觀察,儘管新入局者有意從基礎學起,但是行業在發展早期的人才培養並不充分,缺乏足夠的培養環境。

在上述基金評價人士看來,真正可以被稱作FOF專家的人才非常稀缺。他觀察到,國內對FOF產品的評價容易受到輿論的影響,市場普遍低估了這一行業的專業門檻,從業人員也有“流量化”的趨勢。

以一個網紅FOF團隊爲例,儘管該團隊曾廣受好評,但他在調研時發現,該團隊的成員普遍年輕,且採用的投研方法偏離傳統路徑,這令他對團隊的經驗和業績持續性產生了懷疑。隨後,該團隊也確實遭遇了輿論危機。上述基金評價人士強調,儘管部分公募FOF從業者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整體上,行業仍需解決人才稀缺和專業水平不足的問題。

明確收益預期

增強信息披露

針對公募FOF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業內人士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建議,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天相投顧強調,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FOF必須首先優化持有人的體驗。這既要求管理人加大FOF的投研力度,也需要政策上給予更多鼓勵,拓展FOF的可投資產類別,提升FOF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針對雙重收費的問題,代景霞提出了幾種解決方案:一是FOF管理人可以更多地投資於自家的基金產品和費率較低的指數基金,以形成成本優勢;二是行業應加強基金費率的透明度,包括明確顯示雙層費用結構,讓投資者對費用有更清晰的瞭解。

趙威則建議,在市場推廣方面,應明確FOF產品的定位,清楚地傳達其風險和收益特性,幫助投資者建立正確的產品預期。同時,基金管理人應關注產品管理的專業性,專注於長期的資產配置,而非追逐短期市場波動,以穩健地實現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