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太嚴苛 開發商恐陷困境

此次區塊開發選商作業確實一波多折,去年5月宣佈選商草案後,各種產業關聯性要求,都讓開發商相當頭痛。有開發商曾直言,除第二階段的27項國產化項目外,其餘要求如要執行,都很困難,這次區塊選商還有40%的加分項,但要拿到完整合約才能列爲正式加分,反變成束縛開發商的「緊箍咒」。選商作業前一個月,就傳出國內產業供應鏈陸續提高價格,甚至獅子大開口,多家開發商低調證實,供應鏈漲價1至2成不等很常見,但壓垮開發商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次開漲千萬元,礙於區塊選商作業在30日就結束,開發商敢怒不敢言,只能硬着頭皮把合約簽下去。

也就是說,產業供應鏈價格飆漲,嚇壞所有開發商,過去做好的風場財務預測都需要重做,甚至有部分風場成本破錶,開發商寄望能與國內綠電需求者簽訂購售電合約CPPA,拿下好價格來填補風場開發的困境。在即將遞交選商文件的最後一週,經濟部又突然調整區塊選商的行政契約,內容大幅度調整並加嚴國產化執行內容與罰則。對此,有開發商認爲變動過於急促,等於趕鴨子上架,想參與就必須得吞下去。

平心而論,離岸風電要發展產業關聯性,確實是扶植產業的良方,但可執行度與產業成長曲線已出現脫節,最快方式應是穩紮穩打,過於理想的計劃,恐出現政府、產業、供應鏈、能源轉型四輸局面,這,應不會是經濟部想要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