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大藥廠分散風險 印度將取代中國
從美國上任總統川普開始,就對中國大陸大打貿易戰,直到現任的拜登,中美緊張的關係有愈發嚴重的趨勢。中國加一(China + 1)也不再是口號,積極尋找另個可取代大陸的代工國家,就是全球大企業正在進行的事情。
美國券商Jefferies認爲,大藥廠現在比較不會向中國大陸CDMO業者送出正式招標要用的RFP(建議書徵求文件),因爲對這些藥商來說,價格便宜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性纔是比較要緊的。
美國生技公司Glyscend Therapeutics同意Jefferies的看法,過去幾年以來迄今,中國大陸已經失去當初的吸引力。目前在釋出自己RFP意向需求時,會先以印度的CDMO業者優先,而不再是陸企了。
印度4大CDMO業者,包括Syngene、Aragen Life Sciences、Piramal Pharma Solutions以及Sai Life Sciences都指出,今年看到包括大型跨國藥商以及西方製藥公司,都對印度的興趣以及需求增加。
沒有透露詳細財報數字的Sai Life Sciences表示,近年來自己銷售金額大增25%到30%之間。其它印度藥廠也說,上季獲利成長強勁。部分客戶希望把印度當作是中國大陸以外的第2個生產藥物國家。有些甚至開始棄中,把產線移至印度。
印度大型CDMO藥物業者Piramal Pharma Solutions認爲,印度委外代工製藥公司不會馬上可以看到立即性的獲利,因爲早期開發的藥物需要實驗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進入市場。不過一旦到了大規模量產的時候,印度CDMO可望因此受益。
早於1998就進入中國大陸開業的L.E.K.諮詢顧問公司表示,中國大陸的CDMO較爲成熟,和傳統藥物相比,這種藉由高科技的生物技術來研製的生物藥,需要更高的監管審查門檻。
因此,國際大藥廠要找一家可以做爲自己CDMO的下游廠商,至少都需要3到5年的長久時間,要建立一條藥物產業鏈很複雜,不像普通產品代工一樣簡單。
根據估算,印度目前的藥品市場規模約在420億美元左右。美國生技業者Glyscend Therapeutics不諱言指出,印度控管較不嚴格的現象仍然存在,故印度CDMO努力的空間還是很大,以確保品質標準符合規定以及跟中國大陸一樣。
今年2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示警,不要使用在印度當地製造的眼藥水,因爲跟在美國爆發的抗藥性細菌有關連,並已有至少1人不幸身亡。
印度調研單位Mordor Intelligence預估,今年印度CDMO產業營收應爲156億美元,中國大陸爲271億美元。不過,從未來5年長期來看,印度的平均年成長率可望超過11%,中國大陸就只有9.6%左右。
Piramal Pharma Solutions,今年收到了客戶欲將供應鏈整合到印度的要求,也就是說以後最基本的原物料也將從印度採購,而不是從中國大陸。這家印度CDMO業者目前約有15%原物料向中國大陸採買,但正努力減少此數量。
另家印度CDMO大廠Sai Life Sciences也表示,從2019年以來,自己的產量幾乎多了近兩倍以上,計劃在未來1年左右的時間,再多增25%以滿足市場需求。
印度生命科學業者Aragen指出,過去5年以來員工數量從2,500人大增至4,500人,且去年營收也成長21%,部分原因是與西方生技公司簽訂新合約。全球10大製藥公司中有7家是自己的客戶,但拒絕透露這些大藥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