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紅海運輸危機擴散 德國化工業首當其衝

德國的化工行業是該國的第三大產業,僅次於汽車業和工程工業,年銷售額約爲2600億歐元(約合2820億美元)。該產業有約3分之1左右的進口是來自歐洲以外地區,主要依賴於亞洲,因此較先感受到衝擊。

在胡塞武裝份子對船隻發動襲擊後,貨運公司已將船隻改道,避開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因此目前包括汽車零件、工程設備、化學品等從亞洲進口的產品,現在都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歐洲。

儘管德國工業已經習慣了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帶來的供應中斷,但紅海貿易路線中斷的影響,已逐漸開始顯現,例如特斯拉的柏林工廠成爲最大受害者。

化工公司Gechem執行長Martina Nighswonger說:「採購部門現在要付出三倍時間的努力才能獲得一些東西」。

由於運輸延誤,每年銷售額達數億歐元的Gechem減少了洗碗機和潔廁片的產量,因爲它無法獲得足夠的檸檬酸三鈉,以及氨基磺酸和檸檬酸原料。

執行長說,公司正在重新評估三班制的實施。他補充稱,運輸擁堵導致的外擴效應,至少會在2024年上半成爲一個問題。

特種化學品製造商Evonik說,公司受到「短時間內通知的改道和延誤」影響。它補充說,一些船隻在幾天內改變航向多達3次。

Evonik說,公司試圖透過提前訂購和改用空運,來減輕影響。空運被認爲是一種權宜之計,因爲一些化學品不允許經由飛機運輸。

德國產業組織VCI在過去一直指出,德國對亞洲的依賴太多,透過紅海運輸的延誤,對原本已經疲弱的產業來說,無異再添加一負擔。

一些化工公司還指出,運輸原材料的油輪到貨時間要多出約14天時間,燃料成本有所上升,這些成本只能部分地轉嫁給消費者。

瓦克化學(Wacker Chemie)爲全球約半數的晶片供應多晶矽,該公司也指出價格上漲,但是稱業務迄今尚未受到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