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教主管齊聚臺師大 估國際新生2年恢復疫前招生標準
臺灣師範大學21日起連續兩日舉辦高等教育國際化論壇,邀請來自美、歐、亞洲5所頂尖大學的國際長、學術行政主管及駐臺外國機構代表等300多人齊聚校園,共商高教國際化策略。(臺師大提供)
全球疫情解封,文教交流也紛紛重新啓動,臺灣師範大學21日起連續兩日舉辦高等教育國際化論壇,邀請來自美、歐、亞洲5所頂尖大學的國際長、學術行政主管及駐臺外國機構代表等300多人齊聚校園,共商高教國際化策略。各國大學主管均認爲,疫情雖導致國際新生人數銳減,但這項數字已從谷底爬升,迴流速度超乎預期,相信近兩年內就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招生數量。
本次論壇臺師大邀請15名講者來臺,分別來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法國勃艮第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Fu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英國文化協會、法國在臺協會及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等。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表示,本屆論壇是臺師大百年校慶活動的一環,兩天內聚焦討論國際策略夥伴、國際學術交流、全球網路教學、全球校友連結、國際招生策略、跨國教育與實習、全英語教學、海外華語教學等8大議題,未來也將把論壇內容集結成冊,發送給臺師大姊妹校及各合作學校。
在論壇發表內容方面,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國際長Roger Brindley、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國際長Sonia Feigenbaum都提到,學校的國際學生組成中,臺灣學生人數排名第5,而臺師大是綜合型大學,擁有跨領域學者專家,因此能全面促進雙方,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Roger Brindley更指出,就讀賓州州大的國際生,過去人數最多的中國佔比約31%,其次是印度佔21%,但隨着美中關係緊張,中國學生比例已明顯下降,「疫情之後,臺灣成爲美國學者和學生最想來研究漢學的地方。」
Fu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Randall Nadeau說,基金會與臺灣合作已有66年曆史,受到疫情阻礙,以及美國中止與中國、香港合作的計劃,34位美國學者轉而赴臺灣繼續進行研究,其中18位是漢學研究者。有位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家過去長期與北京大學合作研究,來臺後才發現這裡擁有豐富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