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陸磊: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完善支持創新的金融體系
人民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杜燕飛)“‘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發展成就斐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自身韌性得到明顯提升,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涉及的各項金融改革任務,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日,在2021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表示,展望“十四五”,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金融工作的主題主線,發展綠色金融和建設有利於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的金融體系,是迫切需要長抓不懈的主攻方向。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2021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發表演講。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陸磊認爲,“十三五”期間,一方面,金融服務經濟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績;另一方面,金融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建設不斷推進。
一是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不斷完善,貨幣政策價格型調控框架逐步成型,積極培育以DR爲主的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構建利率走廊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運行,啓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
二是銀行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由2015年末的199.34萬元增至2020年末的319.74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9.9%。
三是資本市場改革助推市場穩健發展,市場容量不斷擴大,2020年末股票市場總市值約80萬億元,債券託管餘額約114萬億元,均居全球第二位。對外開放力度持續加大,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全球投資者參與度顯著提高:2020年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共計8.98萬億元,比2015年末增加了5.38萬億元,增幅超過150%。
陸磊表示,展望“十四五”,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金融工作的主題主線。具體到未來5年的金融政策上,需要科學、準確、全面理解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標和路線圖。結合中長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是“十四五”時期的金融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我們可以預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核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應對各種內外部風險挑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義。”陸磊表示。
陸磊進一步解釋說,一是着力提升我國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持宏觀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持續優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
二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能力,加大對構建國民經濟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深化金融區域改革推動金融業開放創新。
三是加快建立與金融強國地位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
四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構建及時高效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完善金融機構的微觀治理和監管體系,維護公平高效透明的金融生態環境,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建設。
五是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和監管能力,積極穩妥發展金融科技,打造審慎包容的監管環境。
“上述5個方面,從資源配置能力、宏觀調控能力、市場監管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等各個側面構成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標和路線圖。”陸磊說。
陸磊認爲,在具體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要把握兩個着力點和優先順序。當前,服務我國總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需要,爲補齊經濟發展方式短板,發展綠色金融和建設有利於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的金融服務體系,是迫切需要長抓不懈的主攻方向。
“第一個着力點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陸磊指出,2020年以來,金融部門通過金融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碳價格發現,逐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政策激勵、產品和市場體系、國際合作等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建設。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等部門預計,中國碳領域投資規模估算約70-140萬億,發展前景廣闊而任重道遠。
“第二個着力點是着力完善支持創新的金融體系。”陸磊表示,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通過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內上市融資渠道,增強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功能,鼓勵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作用。
陸磊表示,2020年以來的金融政策實踐再次證明,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運行的本質規律在於,科學的金融政策與高效的金融資源配置,是應對內外部經濟金融變局、開創新發展格局並最終實現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