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見超級傷寒!臺男巴基斯坦染病「曾一天腹瀉19次」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巴基斯坦傷寒疫情。(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國內出現史上首例超級傷寒病例疾病管制署今(24)日公佈國內確認境外移入傷寒個案,是中部30多歲男性,潛伏期間曾經到北非南亞等多國出差,腹瀉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返國後就醫還曾最高一天腹瀉19次,後經基因比對研判感染地爲巴基斯坦;值得注意的是,個案檢出廣泛抗藥性(XDR)傷寒菌株,對臨牀常用治療傷寒抗生素具有抗藥性。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潛伏期間所到國家包含摩洛哥印度印尼及巴基斯坦,並且從8月4日開始陸續出現腹瀉、發燒、紅疹等症狀,在國外期間都僅有服藥未就醫,8月26日回國後兩度就醫並採檢,由血液培養檢出傷寒桿菌陽性確診。

衛生單位調查他出國期間未食用生食,皆在餐廳用餐,回國後三餐由家人烹煮,依基因定序及抗藥基因比對結果,研判感染地爲巴基斯坦;另於個案檢體檢出廣泛抗藥性(XDR)傷寒菌株,對臨牀常用治療傷寒的抗生素絕大多數具抗藥性,僅能使用後線抗生素(口服Azithromycin或注射型Carbapenem)治療,這也是國內首次檢出。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出差期間腹瀉症狀持續逾一個月,返臺就醫初期症狀更是嚴重,一天最多曾經腹瀉19次,所幸經過治療目前已經改善,但考量傷寒可透過接觸傳染且該個案爲多重抗藥性,怕傳染給病患醫護,仍隔離住院治療,待確定排泄物未再有細菌排出就可以解除隔離。

羅一鈞指出,由於個案回國後迅速就醫,醫院也有采取必要感管措施,且相關接觸者都沒有疑似症狀,評估不至於引起國內疫情。

▲疾管署疫情週報。(圖/記者洪巧藍攝)

林詠青表示,傷寒爲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60天不等),傳染途徑爲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食物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沒有經過妥善治療致死率可達10%,治療後則可降至1%以下。

羅一鈞指出,國際間的廣泛抗藥性傷寒疫情集中於巴基斯坦東南部信德省(Sindh)疫情持續,今年截至9月8日累計近5,200例,高於2016-18年全年總數,病例數中以首府喀拉蚩(Karachi)佔逾6成爲多,其次爲海德拉巴(Hyderabad)佔2成。

傷寒可以透過疫苗預防,羅一鈞表示,國內旅遊醫學門診有提供自費傷寒疫苗,接種後保護力約在5成至8成,效力可以維持三年。提醒計劃至傷寒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特別是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於出國前2至4周先前往諮詢評估接種;另旅途中仍應留意飲食安全及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

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2019)年截至9月23日傷寒病例共18例,其中14例爲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爲印尼6例,柬埔寨2例,印度、菲律賓緬甸、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巴基斯坦各1例;另4例爲本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