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挹注2千萬元助「精準預防」 HALST擬明上半年公佈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說,臺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HALST)計劃,不同於醫療端現正推行的「精準治療」,而是聚焦於「精準預防」。記者林則澄/攝影

臺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今天指出,國衛院108年起每年挹注2000萬元,進行臺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HALST)計劃,不同於醫界主張「精準治療」,而是聚焦於「精準預防」,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發表。

113年度國衛院成果發表會今天舉行,許志成指出,臺灣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19.2%,明年將上升至20.1%,進入超高齡社會,面臨的挑戰包括「不健康」,也就是多重慢性病、衰弱症、多重用藥、行動不便、失智症;「不快樂」包括自殺率高、曾有或有失眠、喪偶、孤獨老、老老共居,還有健康與數位識能落差等問題。

國衛院自108年起,於北、中、南、東,共7個地區,針對55歲以上中老年人進行長期追蹤調查,除了每5至6年一次的家庭訪視與健康檢查,也會每一至2年電話訪視追蹤個案的健康情形與變化,並串聯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追蹤醫療服務使用、新發生的健康相關事件、死亡等資訊,由於原追蹤世代的年齡隨追蹤年數增加,及個案數因遷徙、疾病或死亡流失或減少,去年起建立新的追蹤世代。

臺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HALST)計劃,以提供政策制定者將資源分配於促進健康生活型態上,以使得老年人能延緩罹病和失能時間,維持高品質的生活並降低醫療成本。許志成說,計劃將針對高、中、低危險羣的長者,進一步據基因異同與生活形態提供應對策略,包括個人化的運動處方、食物處方,或疾病預防方法等。

計劃執行重點包括影響中老年人身體功能、衰弱症(含相關疾病狀態)及其變化的因子的研究、健康的生活型態對中老年人心血管及代謝疾病與癌症的預防,以及生活品質與身體活動功能所帶來的益處的研究、中老年人心血管及代謝症候羣個人與環境層次的危險因子的研究、中老年人精神疾患的相關因子及其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中老年人衰老或成功老化及相關慢性病的生物與遺傳標記與環境因子的研究、建置高齡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

計劃內容包含個人人口學基本變項與生活型態、飲食運動習慣、認知功能、精神狀態評估、身體活動功能、慢性病狀況生化檢查、生物標記,及基因和環境相關因子等,以瞭解中老年健康老化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的狀態與相互影響情形,規畫延緩老化失能的策略,提供政策參考並促進銀髮族健康。

許志成說,計劃自2022年起加入LDCT技術,分析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AC)、基因風險分數(PRS)等與健康的關聯,還有全基因的檢測,因應醫療端目前推行的「精準治療」,但更聚焦於「精準預防」,會據長者容易罹患的疾病如代謝症候羣、腎臟病、老年症候羣、衰弱症等,模擬出一個預測基因表現的模型,再從社區的長者中區分高、中、低危險羣,預計明年公佈初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