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別小看「金磚國家」的擴容與去美元化(羅慶生)
金磚國家組織(BRICS)在成立14年後第一次擴容,邀請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6國加入,預定明年1月1日生效。(圖/中新社)
由巴西(B)、俄羅斯(R)、印度(I)、中國大陸(C)與南非(S)組成的金磚國家組織(BRICS)在成立14年後第一次擴容,邀請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6國加入,預定明年1月1日生效。從大國競爭角度,這發展的戰略意義與影響非比尋常,原本不甚重視的西方媒體,對這次金磚峰會也有連篇累牘的分析報導。
爲何之前不重視?因爲相較G7、G20、APEC等國際組織,都是經濟發展程度相當,或同個區域的經濟體,爲了共同利益或解決共同關切的問題而結盟;金磚組織則是源於一位華爾街分析師提出來的概念。2001年,這位總經分析師注意到4個經濟發展快速的新興國家,國名的英文字首合起來剛好是磚塊(brick),可作爲一個統稱。2003年他再發表一份研究報告,預測金磚4國具有使世界經濟格局重新洗牌的發展前景。
這份報告流傳甚廣,影響也很大。2006年聯合國大會,這4國外交部長碰面,就建議成立個金磚國家組織。2009年召開第一次峰會,第2年再邀南非入夥,把表示複數的”S”字母補足。因爲多少有些好玩或湊趣的味道,在看慣富裕大國的G7峰會,一個決策就可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西方媒體眼中,這個「俱樂部」性質的新興國家組織當然引不起太多興趣。
那這次爲何會重視?因爲COVID-19疫情、美中競爭、俄烏戰爭…等事件,已造成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的重大轉變。超過40個新興國家申請或表態想加入金磚,5國也願意打破國名趣味性的組合歡迎新成員。這個結構鬆散的新興國家組織,隱然間變成足以和成熟經濟體組成的G7分庭抗禮,情況就不一樣了。
「金磚」的缺點 就是它的優點
那爲何突然有40多個國家有意加入金磚組織?各國之前不看好,是因爲金磚組織只有聯誼功能。這5國無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上的發展差異都很大,從理想主義講缺乏共同理念,從現實主義講則缺乏共同利益,且分據世界各大洲,講起來都是地區老大,難以發揮共同力量,無力也無意解決新興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然而這些缺點,在美、中開始競爭,俄、烏戰爭爆發,世界局勢鉅變後,突然變成優點了。
差異性大,意味着互補性強。例如經濟發展,雖然有快有慢、有好有壞,但有的國家缺乏資源但長於工業製造,有的國家生產製造不行但資源豐富,有的國家制造、資源都不怎樣但人口多、市場大。個別看經濟發展都有不足之處或面臨不同問題,但整合起來就不一樣。
沒有共同理念,雖表示彼此想法不同,卻也意味着社會發展的多元性受到尊重。在金磚組織,沒有人會要求政治制度或生活方式要和自己一樣。至於共同利益或要解決的共同問題,原本是沒有,但美國將美元武器化後就有了,那就是「去美元化」。很多國家擔心美國將伊朗與俄羅斯趕出SWIFT,讓她們不能用美元貿易的大刀,有一天會砍到自己頭上。
不僅如此,半世紀以來美元降息與升息帶來的「美元潮汐」,經常造成新興國家的經濟重創,被金融界戲稱爲「割韭菜」,也讓各國對美元霸權的強勢感到不滿。憑什麼「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今年4月,巴西總統魯拉訪問中國大陸,就直言「爲什麼全世界一定要用美元」?這位三度當選總統的老政治家強調:「我知道大家長久以來習慣使用美元,但我想21世紀了,我們可以做一點非常不一樣的事情」。拉丁美洲在1980年代曾被美元潮汐割過韭菜,包括巴西。
金磚5國都是區域大國,原本誰也不服誰,但美國強力「抗中」讓中國成爲「抗美」的象徵,制裁俄羅斯,則讓這傳統強國放下身段靠攏中國。雖然中、俄之間存在很多矛盾,但不合作就無法抗衡美國。而中、俄合作,「抗美」的號召力就出來了。這兩強都參加的組織,就成爲有意擺脫美元霸權的新興國家集結之地。「上海合作組織」雖然同樣有中、俄參與,但屬於中亞的區域性組織;金磚5國分據各大洲,具全球屬性,成爲不二選項。
因此,雖然西方媒體擔心中國利用金磚組織對抗美國領導的G7,但40多國有意加入並不是因爲中國本身的魅力,而是美國自己所促成。對美元霸權反彈的新興國家選擇到金磚組織抱團取暖。不過他們只是反對美元霸權,以及美歐先進國家對全球經濟事務的壟斷,並不是「逢美必反」,因此只關切金融與貿易,不涉及軍事或安全議題,結構也不如G7緊密。
雖然這次峰會結束後發佈的《約翰尼斯堡宣言》不強調「去美元化」,改稱「鼓勵使用本幣貿易與金融結算」,但這和美國用「去風險」一詞取代對中國的「脫鉤」一樣,都是避免過於敏感的針對性或對抗性而以話術修飾。「去風險」的極致就是「脫鉤」;而在沒有任何貨幣能夠取代美元在國際貿易與金融交易角色的情況下,「使用本幣貿易與金融結算」即是「剝離美元」的替代方案。
金磚推動本幣交易的態度非常積極,《約翰尼斯堡宣言》中表明,將責成財長或央行行長們研究金磚國家本幣合作、支付工具和平臺,在明年峰會前提交報告。這終將威脅美元霸權,並隨着金磚的擴容,影響愈來愈大。
「金磚」擴容的大國角力
這次金磚峰會如果要發揮更大影響力,可選擇大規模擴容,那對美元霸權的衝擊更直接。但20多國正式申請卻僅邀6國入會,顯然金磚採取的是「階段性擴容」政策,且第一波名單頗出外界意料,表示峰會檯面下大國角力的妥協與權力分配。
在共識決的機制下,選擇階段性擴容,意味着原始5國中至少有1國不願意金磚擴充太快。合理推論是最近表現較爲「親美」的印度。印度總理莫迪之前雖表態支持金磚擴容,但也提出條件說,包括不能受國際制裁與人均所得須達到一定標準。然而遭美國製裁的伊朗與所得偏低的衣索比亞被邀入會,顯示印度妥協。採階段性擴容,則顯示中國與其它國家的妥協。
因而各國雖有推薦名單,但妥協後似乎各只推薦1國。這可從各國關係的緊密看出端倪。阿根廷是巴西推薦;魯拉總統會前即表示,他希望阿根廷這個外匯漸漸枯竭的鄰國能加入金磚國家集團之列。埃及應是俄羅斯推薦;今年3月,埃及總統塞西在開羅接見俄羅斯高層代表團時承諾要「持續強化雙邊關係」,這在俄羅斯受國際普遍制裁下非常難得。美國外泄的機密文件還顯示塞西曾下令秘密向俄羅斯提供4萬枚火箭彈,俄羅斯投桃報李,優先推薦埃及入會,同樣有意願的哈薩克和白俄羅斯,俄羅斯副外長雷雅布可夫(Sergei Ryabkov)已表示是下個梯隊。
衣索比亞是南非推薦,伊朗則是中國堅持。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申請入會應受5國的共同歡迎,因爲這兩個財力雄厚的石油大國可補足相對缺乏的資金,金磚組織的「新開發銀行」將可以大幅增資,號召力再加分。而中國既大力推動中東和解,沙、阿入會,就不會拋棄伊朗。
如果以上邏輯成立,那麼有趣的就是印度推薦哪一國?或爲何沒有推薦。印度有不結盟的外交傳統,關係緊密的友邦並不明顯。
這種安排有利於原始5國鞏固其地區大國的地位,也避免在金磚的影響力遭到稀釋,但也排除了其它地區大國優先入會的機會,例如條件不錯的印尼。印尼總統佐科威親自到約翰尼斯堡出席峰會,之前加入金磚的呼聲頗高。
金磚組織採取階段性擴容,減緩了對美元霸權的直接衝擊,但美國不能掉以輕心。金磚在尋找更方便、更容易進行的「本幣交易」模式,剝離美元工程還屬於設計與試錯階段,未來如技術成熟,影響將快速擴散。擁抱美元者要有警覺。至於金磚如何繼續擴容,則要等明年在俄羅斯的喀山舉行下屆峰會時,纔會有清晰的答案。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