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解放軍「環臺軍演」效應開始發酵(羅慶生)
日前《紐約時報》標題爲「美國計劃將臺灣變成龐大武器庫」的報導,在研究解放軍演習後,正加強努力在臺灣打造龐大的武器庫存。(示意圖/美聯社)
今年8月初中國大陸爲美國衆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而實施環繞全臺的軍事演習,當時筆者即指出,「環臺軍演」是向美方傳遞訊息,是中美間的戰略對話,影響將非常深遠。果不其然,演習效應發酵,美方迴應陸續呈現,對臺灣的戰略佈局也出現新的調整。在此分析美國調整戰略佈局對臺灣安全的影響。
白宮將要求尖端晶片製造移到美國
首先,美方原本判斷中國對臺動武「劇本」是三棲登陸,速戰速決攻佔臺灣本島;認爲雙方軍力懸殊,國軍反登陸將失敗,因而要求臺灣改打「不對稱作戰」,甚至拒絕傳統武器載臺的軍購要求。美軍「第五安全合作旅」也進駐臺灣,傳授國軍特種作戰技巧。「全民防衛」的聲音也突然變得很高亢。這因而使得戰略學界出現美國要將臺灣「烏克蘭化」的質疑。
「環臺軍演」後的觀點,則多認爲將採取封鎖。8月下旬,美國《紐約時報》即有專文分析,認爲北京會嘗試採取全面封鎖策略,用軍艦和軍機圍堵臺灣,在實體、經濟甚至是數位層面上切斷臺灣對外聯繫,迫使臺灣讓步,或爲後續更廣泛的軍事行動鋪路。
封鎖是隔離行動,貨進不去,也不出來。臺灣是擔心能源與糧食進不來,國外則關切供應鏈商品出不去。美國因而對尖端晶片依賴臺灣產生危機感。
尖端晶片依賴臺灣將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這並非現在纔開始討論。今年6月,Google前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與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聯名投書《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尖端晶片完全依賴臺灣,將置美國國家安全於險境。白宮接受了這說法。7月20日,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美國90%的先進晶片從臺灣購買,已經造成國安風險。不過當時還沒有急迫感。
解放軍「環臺軍演」後情況就不一樣。軍事演習是種戰略對話,解放軍透過演習傳遞給美國的訊息應是:
你們打臺灣牌,把臺灣烏克蘭化;有沒有想過我不登陸而採封鎖,你們提供給臺灣的不對稱作戰武器還有用嗎?沒有臺積電的尖端晶片將怎麼辦?
這很嚴重,因爲推翻預判劇本,將使所有的因應計劃落空。但關鍵是解放軍要有能力鎖臺才行。解放軍有沒有這能力,則需要軍方的專業評估。一個多月後答案出來了。9月19日,美軍第七艦隊司令湯瑪斯(Karl Thomas)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海軍規模龐大,已經具備封鎖臺灣的能力。既然美軍認證解放軍有能力鎖臺,那麼尖端晶片的危機感就急迫起來。
9月22日,財政部長葉倫出席《大西洋月刊》年度活動時明確指出,臺灣成爲全球先進半導體唯一來源,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她還表示:「美國和其他國家需要安全和可靠的半導體供應鏈」。9月30日,雷蒙多在大西洋理事會舉辦的對話中講得更白。她說:尖端晶片技術必須在美國,但現在不是,是在臺灣。請注意,她說的是「必須」。這表示白宮已有共識,決心要將尖端晶片技術移轉到美國。
美國作爲當代霸權,爲防範未然,對安全威脅的排除非常在意,不達目的絕不終止。例如最近遭破壞的北溪天然氣管,美國很早就認定北溪管線威脅北約安全,多次要求取消,但德國在梅克爾主政下仍繼續建設,直至完成。美國《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因此對參與北溪2號的企業與個人實施制裁,包括俄國與德國人。今年2月,拜登在記者會上還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結束北溪2號管線。而現在,北溪管線終於被結束了。
這並非指控美國是「北溪案」的兇手,而是強調美國既然認定北溪管線是安全威脅,就會努力排除,即便這次不被俄羅斯、美國、或其他團體破壞,未來還是會努力結束它。
因此,美國會尋求將臺灣的尖端晶片技術轉移到美國或其他可靠的盟邦,過程可能漫長,但不要懷疑美國決心。對臺灣來說,同樣基於防範未然,此時就必須思考少了「護國神山」保護的臺灣,將如何確保安全?坐領高薪的國安高層不能將這個問題留給下屆政府,無論是否政黨輪替。
臺灣將變成龐大武器庫
尖端晶片是經濟戰、科技戰議題,屬於最高層次的國家「大戰略」部分,在低一層的軍事戰略上,美方同樣也迴應解放軍的「環臺軍演」,不過他們並沒有放棄解放軍攻佔臺灣的劇本,只是加上封鎖的部分。
日前《紐約時報》標題爲「美國計劃將臺灣變成龐大武器庫」的報導,引述現任和前任官員的說法,指中國可能以封島作爲攻臺前奏,臺灣得自力撐到美國或其他國家介入;在研究解放軍演習後,正加強努力在臺灣打造龐大的武器庫存。
這構想爭議的是,對解放軍的動武想定過於一廂情願。封島雖然有可能是前奏,但也可能是主調。如果解放軍圍而不攻,切斷臺灣糧食與能源的補給,再多不對稱作戰的武器庫存,能抵得住人民的飢餓嗎?中國古代的長平之戰,秦軍如何獲勝?靠斷糧。國共戰爭的長春圍城,也是如此。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雖曾很有信心的表示,如果中國對臺灣實施海上封鎖,美國及盟國有能力打破。這話只講對一半。如果只是要運送特定武器裝備或運走身分特殊的少數人士,憑藉美軍精良的核潛艇部隊,從深邃的東海岸潛入,當然不成問題;但要民間船團願意運送大量的糧食或天然氣等能源到臺灣,就問題重重。
因爲運輸保險不保兵險。船團進入封鎖地區,貨船如沉沒或LNG船變成超大火球,船主須自己吸收損失。要民間船團願意配合冒這風險,政府付出的代價將不輕。美軍護衛艦隊如果帶領船團強行突破封鎖,那就要賭解放軍會不會或敢不敢開火。解放軍會想和美軍打仗嗎?
雖然某些「美軍無敵」論者可能不同意,但合理的答案恐怕是肯定的。解放軍進步快速,與美軍實力愈來愈接近,美軍自己都講出2027這關鍵年。解放軍不打沒把握的仗,只要動手,一定是準備好。
只要準備好,開打的戰略邏輯就非常清楚:要解決臺灣問題,即便成功登陸佔領臺灣,也還是要和美軍打一場,無論場內或場外;那何不直接打美軍?只要擊敗美軍,臺灣問題自然解決。解放軍戰略傳統,除了「阻援打點」,還有個「圍點打援」。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概念是「阻援打點」,那「圍點打援」呢?
軍事學者都知道,解放軍的建軍,例如航空母艦、飛彈潛艦、055大驅、殲20、轟20…,都是衝着美軍而不是國軍來的,解放軍假想敵已經從國軍升級爲美軍。但美軍在臺海戰爭想定上仍多從解放軍A2/AD切入,很少提出解放軍以臺灣爲餌,挑戰美軍的劇本。這如果不是基於認知戰或心理戰,避免引起不必要聯想,就是風險很大的判斷失誤。
事實上,以解放軍傳承《孫子》「能示之不能,用示之不用」的戰略文化,未來臺海戰役,解放軍採取「圍點打援」的機率,可能高於「阻援打點」。封鎖臺灣,就是引誘美軍入殼的餌。美軍上當,那就是美中大戰,臺灣或許能避開戰火;如不上當,臺灣就要有被長期封鎖的準備。
因此,國安高層與國防智庫的專家們,當美方要求臺灣建造大量能抗轟炸的碉堡型武器庫時,應該更要計算,臺灣的糧食、天然氣、汽油…庫存,到底能撐幾天?有沒有擴建糧倉或油庫的需要?核電要不要重啓?作好戰爭準備,除了延長兵役外,是不是要呼籲人民「藏糧於民」?國安官員不能只追隨美方步調,還應有更前瞻的思考,否則就應了中國古書的評價: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