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凡:在中美旁聽上百場課堂,我找到了「有效學習」的源頭
在中國和美國,我旁聽過上百場不同的課堂。
我觀察到,孩子們要能真正進入有效的學習狀態,首先是基於一種“鬆弛感”:學習讓人感到放鬆、愉悅和興奮。持續在精神緊張的狀態下學習,最終常常導致孩子“躺平”、“自暴自棄”、“雞也雞不動”。
這種鬆弛感是源於什麼呢?
老師尊重孩子:不批評、不指責,通過觀察和肯定幫孩子建立信心,啓發孩子思考和進步;
老師樹立榜樣:老師呈現高質量的思考是什麼樣,以身作則、知行合一,給孩子幫助和支持;
學生樂於思考和表達:愛思考,不怕犯錯,知道不會被批評,會被傾聽和理解,能對不同見解保持開放心態;
學生感受到意義:學習的內容,和孩子當下的學習或生活緊密相關,或和人類的大命運有關(讓孩子體會到價值感或使命感);
同學相互啓發和促進:沒有惡性競爭,沒有排擠和舉報,孩子傾聽別人,尊重差異,欣賞別人的光彩,也肯定自己的獨特與成長。
在內卷的大環境下,孩子要保持日常的鬆弛感實屬不易,但我覺得,每個孩子都需要找到一片這樣的樂土:哪怕是每週片刻的時光,也會成爲滋養自己精神世界的力量,讓自己再苦再累的時候,也能看到理想的光亮,不放棄希望。
很多孩子說,C計劃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這樣一片樂土。
我們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我的人生進入第40個年頭,做教育也超過10年了,這些年對時代、對社會、對人有很多觀察和思考,我想是這樣五個方面。
愛閱讀、懂深度閱讀
想想你周圍那些閱讀了大量經典書,又有一定行動力的人,過得怎麼樣?
當下人們的困境,絕大多數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或啓發。
文學作品,能讓人體驗多樣的人生,思考那些重要的議題,形成同理心,並享受美與快樂;人物傳記,能讓人感受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尋找到偶像和力量;非虛構作品,能讓人與智者對話,建立知識體系,更靠近真理和真相,解決自身的困境。
書籍承載的信息深度和豐富度,是短視頻或文章完全無法比擬的。那些真正讓人感到困擾的問題,往往都很複雜,複雜到確實需要至少一本書的體量,才能夠講清楚。
但是,在信息爆炸、娛樂至死、誘惑無限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能沉下心讀經典書呢?
童年的閱讀底色就至關重要:養成閱讀習慣,掌握深度閱讀方法,汲取精神養分,用書中的智慧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並獲得成長。
閱讀經典,才能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這是我心中真正的人生起跑線。
勤思考、會批判性思考
你或許也和缺乏邏輯的人爭論過,覺得對方不可理喻,而對方卻覺得自己無比正確;在一個更智慧的人眼中,你的很多想法可能也是膚淺的、缺乏依據的,而你更可能不自知,依然按自己的想法爲人處事、言行選擇。
過度自信的人千千萬,卻都對自己思維的狹隘不自知。
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距,一個是由出身決定(基因、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教養方式),另一個是由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質量決定,前者無法更改,後者就是改變命運的關鍵。
思維能力強的人,不盲從,能分辨虛假信息,能基於證據做推理,他們對那些重要的議題有深刻的思考,有更好的分析思路,對自我和社會有更深刻的洞察,他們有能力作出更好的判斷。
要會高質量思考,首先要有開放的思維,願意成長和反思,其次需要學習和訓練,掌握高質量思考的方法。
這也是爲什麼,7歲前開始思維訓練很重要,孩子進入學校這個小社會,受權威和同伴影響更大了,三四歲時豐富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質疑精神也越來越弱了,偏見和固化的思維方式也迅速增多,思維訓練,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期,保護孩子好的思維品質,幫孩子逐步形成獨立的思想,掌握好的思考方式。
/Lana Marandina/
善溝通、有良好的關係
哈佛大學長達75年的研究發現,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是人際關係的質量。也有人說,人生主要的問題,都和人際關係有關。
而要建立好的關係,如何溝通和表達就很重要。
但在應試主導、競爭激烈、閒暇難得的大環境中,好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難得。自詡爲i人或“社恐”的孩子,即使躲入虛擬或二次元世界,內心往往依然孤獨。
孩子是習慣性指責他人,還是能夠非暴力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重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孩子是否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感染力,有說服力,這都決定了孩子能否和別人建立好的關係,得到別人的尊重、幫助和愛。
會選擇、善於解決問題
選擇,決定人生。
人生一半的選擇,可能是由習慣決定的;而那另一半,尤其是一些重大的選擇,排除運氣和時代這樣一些不可控因素,就主要由人的思維方式和質量決定。
你會發現那些會思考的人,路越走越寬;而思維混亂和狹隘的人,往往只能看到非黑即白的選擇,或是跟隨多數人的選擇。
我的兒子快四歲,他每天要做很多選擇:看哪本書,去哪裡玩,穿什麼衣服,他每天也要考慮,如何在父母設定的規則內,最大化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慾望),他常常能提出很多好點子。
做選擇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在人二十多歲時突然降臨。
孩子從小需要學習,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考慮更全面,有理據支撐,基於對自身情況和現實處境的理解,開拓更優的方案,創造性地作出明智選擇。
分析生活場景,或是分析經典書中角色面臨的場景,這都是訓練孩子選擇能力的好時機。
負責任、形成價值體系
很多人說,選工作、伴侶、生活方式,關鍵是和自己的三觀一致。但在這個消費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庸俗功利主義和犬儒主義盛行的時代,又有多少人,真正擁有自洽的、清晰的、穩定的三觀?
你更看重孩子的高學歷高收入,哪怕孩子成長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社會和他人冷漠,精神上空虛、焦慮、孤獨?還是更看重孩子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能公平對待別人,懂得愛人,包括陌生人和弱勢的人,活得有價值感和意義感?
人生不是單選題,但人生也不太可能什麼都得到。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爲什麼樣的人?本質上還是取決於家長自身的價值觀。你的選擇,是你價值觀的真實體現?還是過多受到內卷社會大衆的壓力和影響?
青春期,是孩子探索自我,建立三觀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看到多元的世界,形成同理心,這是孩子建立豐富的精神世界的基礎。
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這是我們認爲,可以幫助孩子構建精神樂土、構建鬆弛感的五個維度,也是C計劃思辨課堂正在實實在在培養的五種能力。
期待你跟孩子一起,瞭解這片樂土,走進這片樂土,感受這份鬆弛和能量。
C計劃的課程
最新課程
C計劃思辨閱讀課,可以引領孩子從閱讀、思辨中逐漸掌握思考工具,擁有思辨能力,讓他們能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
寒假課開課在即
如果想讓孩子——
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
會選擇,負責任
歡迎點擊下圖體驗課程
歡迎掃碼諮詢
回覆[獨立思考]還可領取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