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就殺人! 社工直言:他真的知道傷害與人命的意義?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引發外界討論,第一線社工則直言「很多時候加害者很有可能同時也是受害者」,並質疑少年甫從觀護所出來又犯案,「真的知道傷害及人命的意義嗎?」,應該是要讓少年實際的瞭解被感化的理由,避免少年再犯。圖爲臺北少觀所。(取自臺北少觀所臉書)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引發外界討論,更有網紅揚言要將涉案少年、少女照片放上廣告車,第一線社工則直言「很多時候加害者很有可能同時也是受害者」,並質疑少年甫從觀護所出來又犯案,「真的知道傷害及人命的意義嗎?」,應該是要讓少年實際的瞭解被感化的理由,避免少年再犯。

少年因替到隔壁找朋友的「乾妹妹」出氣,持彈簧刀刺傷國中生,國中生被刺10刀,傷重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一度恢復,仍因傷重不治。新北市府邀集局處首長與各領域專家、第一線教育人員討論,擬定立即強化校園安全人力,並提四大建議,預計明(2)日提給中央參考。

案發後「乾妹妹」不斷在網路發言,不認錯的態度引發網友撻伐,有網紅揚言將涉案少年、少女照片放上廣告車,轄區警方則派員到「乾妹妹」住所附近守望,唯恐衍伸私刑正義。

第一線社工受訪表示,不是要幫少年說話,當然加害者本就不應該做這件事,讓被害家屬心碎,但「很多時候有這樣行爲的孩子,很有可能同時也是受害者」。

社工說,這類孩子他的成長背景常是破碎的、沒有安全感甚至是創傷的,「長期處在沒有安全感,甚至是創傷的環境之下,加上個案還在成長階段,若沒有獲得足夠的心理資源,有些人就會透過攻擊讓他自己生存下來」。

另一名社工則說,教育包括基本認知及法律常識、道德認知,若少年家庭教育功能失衡,端看少年甫從觀護所出來轉學,就又發生類似情況,且情節重大,可以質疑少年「真的知道傷害及人命意義嗎?」,也有可能少年因在意同儕對自己看法,「認爲此舉帥氣、會在團體中被敬佩」,而更加倉狂、肆無忌憚。

社工認爲,應該是要讓少年實際的瞭解被感化的理由,避免少年再犯。另外也很重要的是,不管是受害者家屬,還是涉案少年、有接觸的學生以及有目擊的學生,都要針對心理層面完整深入的協助,若真的出現創傷回憶,甚至出現愧疚、羞恥等心態,也建議轉介醫療院索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