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火遍全國,發誓要“報效祖國”!24年後,她的現狀卻令人無限感慨...

1999年4月12日,《成都日報》不惜動用頭版頭條,報道了一個18歲的女孩。

這個女孩就是劉亦婷,她當時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單,而且是全額獎學金!另外,她的家庭背景很一般,這在當時的中國幾乎引起了轟動。

之後,全國各地的很多媒體都轉載這條新聞,劉亦婷還上了央視,她一下子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許多家長不禁感到好奇:

劉亦婷出名後,她的母親和母校---成都外國語學校都沾了光。

成都外國語學校的知名度一下子打開了,無數家長和學生趨之若鶩。

而劉亦婷的母親,將劉依婷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教育寫成了2本書,趁着當時的熱度,銷量非常可觀,達到了200多萬冊。(一般圖書到了100萬的銷量,版稅就很可觀。

劉亦婷當時去美國前,記者問她學成後的規劃,當時的她言之鑿鑿:

如今,24年過去了,劉亦婷怎麼樣了?

01

1981年,四川蓉城一個普通家庭,迎來了一個呱呱落地的女嬰。這個女孩就是劉亦婷。

幸運的是,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母親劉衛華在成都一家雜誌社當編輯。

不過,在她2歲那年,父母就因感情不和離婚了,劉亦婷被判給了母親,此後,劉亦婷就和母親在一起生活。

母親劉衛華從事編輯工作,視野很開闊,獨立要強,骨子裡認爲男女平等,自從女兒出生後,她對女兒的早教就相當重視。

早在懷孕期間,劉衛華就翻閱了國際上關於神童研究的一些書籍,她對此感到深信不疑,覺得早教對於開發兒童智力意義非凡。

之後,她就將書上介紹的方法,用在女兒身上。

比如,陪嬰兒說話,放音樂、唱歌, 用彩色鈴鐺引起孩子的注意,等等。

在劉衛華的訓練下,女兒劉亦婷各方面的發育,的確要早於一般的孩子。比如,一般孩子要三個月左右纔會擡頭,劉亦婷剛滿月時就會翻身了。

而且劉亦婷在語言表達能力、識字方面也早於其他孩子。

幼兒園期間,劉亦婷就表現出了早慧,她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比同班同學要好,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劉衛華看到女兒的表現,非常欣慰,她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劉亦婷6歲的時候,劉衛華就毫不心疼地拿出巨資,爲女兒買了一臺顯微鏡,以培養劉亦婷對科學的興趣。

劉亦婷7歲那年,母親和雜誌社一個男同事再婚了,劉依婷有了繼父。

她的繼父思想很開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繼父和母親很多時候觀念一致,在具體教育方面,繼父有時甚至比母親還嚴格。

繼父與劉亦婷

比如,爲了訓練劉亦婷的忍耐力,去掉女孩子一般的那種嬌氣,他曾經讓劉亦婷用手握住冰塊15分鐘。途中,即使感到再難受,也要堅持住。

劉亦婷曾經寫作業容易粗心大意,提醒了多次,依然沒有改過來,繼父就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

可以說,母親和繼父對於她的學習,也是想了很多辦法。

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劉亦婷的成績一直很優秀,1993年那年,12歲的劉亦婷考上了成都外國語學校。

02

在成都外國語學校,劉亦婷的成績一直排在班裡前十名。

因爲成績優秀,1997年,16歲的劉亦婷獲得了去美國當交流生的機會。

在美國學習期間,她住在一個美國人的家中,在這期間,她和其他的交流生一起去參觀了美國最高法院。

當時,肯迪尼大法官講了一個案例,而劉亦婷非常積極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的見解非常獨到,這引起了在場的一名美國律師(他也是政治議員)拉瑞的注意。

拉瑞還和劉亦婷簡單交流了一番,劉亦婷的落落大方、思維縝密、表達清晰,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美國的交流項目結束後,劉亦婷就回到了中國,繼續自己的學業,爲參加高考做準備。日子過得緊張而波瀾不驚。

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從美國寄過來的信,寫信的人正是那名大律師拉瑞,他在信中寫道:

當劉亦婷把這封信拿給母親和繼父看時,他們都覺得這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會。

於是,在父母的指導下,劉亦婷給拉瑞回了一封非常得體的信。

在信中,她表明自己非常期望能進入哈佛大學這樣的名校學習,同時也寫了一些她對美國社會的認識。

之後,在拉瑞的幫助下,劉亦婷搞定了複雜的大學申請手續,拉瑞還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給哈佛大學寫了一封推薦信。(注意:,美國名校非常重視有社會影響力人士的推薦信)。

在後面的面試環節,拉瑞也給了劉亦婷一些很中肯的建議,面試也相當順利。

到了1999年4月,哈佛大學給劉亦婷寄來了錄取通知單,而且是全額獎學金。

這意味着劉亦婷在哈佛大學的學費全免,而且還有一定的生活補助(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03

90年代,出國留學不像現在這麼火熱,劉亦婷高中畢業就被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錄用,非常吸引眼球。

成都日報用頭條報道了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後,她迅速地火遍全國。

當時,全國很多家長紛紛打電話到報社,希望劉亦婷的父母能分享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這些家長認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從劉亦婷父母那裡取經。

劉亦婷的母親和繼父本身就是從事媒體工作的,在雜誌社工作,他們深諳書籍、雜誌的出版流程,也非常清楚熱點的傳播價值。

出版社的嗅覺也很靈敏,他們也嗅到了商機:如果出版關於劉亦婷家庭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書,一定很暢銷。

而暢銷書,能給出版社帶來非常可觀的利潤。

在這種情況下,出版社和劉亦婷的父母很快就達成了出版書籍的合作協議。

劉亦婷的母親本身是編輯,整天和文字打交道,寫東西這點難不倒她,她和劉亦婷的繼父,很快就將書寫好了。

第一本是《哈佛女孩劉亦婷》,剛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出版社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加印,以滿足市場需求。

接着,劉亦婷的父母又寫了第二本《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二本銷量不如第一本,但還是有不少人購買。

經過幾次加印,《哈佛女孩劉亦婷》的銷量突破了260萬冊!

非常驚人的數字! 一般圖書的版稅率在6%~9%。《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當時定價爲17元,後來增訂本定價調爲20元。

大家可以算算劉亦婷的父母靠這兩本書,應該是賺了不少版稅。

我們再看看成都外國語學校,從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這件事中,獲得了多少好處。

很巧合的是,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後不久,成都外國語學校就被有外資背景的一個集團給收購了,從公立轉爲私立。

要知道,私立學校的收費遠遠高於公立學校。

因爲有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這個標杆,很多家長即使學費再高,也願意把孩子送到成都外國語學校,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去世界名校就讀。

事後,有人分析,劉亦婷之所以能到哈佛大學去學習,除了那位大律師在背後積極斡旋,很有可能還有外國資本在背後運作:

從這方面來講,劉亦婷無疑是很幸運的。

她在成都外國語學校那一屆,算不是最優秀的學生,但這麼好的運氣砸到了她。

自從劉亦婷被哈佛全額獎學金錄取後,她不但出了名,也給家裡帶來了鉅額的經濟收入:

名和利往往相輔相成,這在許多事情上都得到了印證。

可以說,劉亦婷的出名,有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味道。

她本人也比較優秀,父母也深諳利用熱點出書的門道,外國資本需要一個學生典型來幫助宣傳將收購的成都外國語學校。

很多事情,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往往比較容易成功。

18歲的劉亦婷,她在一種光環下,無數人向她投來羨慕和敬佩的眼神,甚至還有低年級學生對她無比崇拜,這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劉亦婷在哈佛大學選的專業是經濟學,她豪情壯志地說:

可是,她最後食言了。

在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劉亦婷沒有回國。

04

畢業後,她進入了波士頓一家著名的諮詢公司工作。

諮詢公司開出的待遇很優厚,她忘記了要回國報效祖國的初心。

在這家諮詢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後,劉亦婷感到工作強度太大,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她辭職了,後來她又去了百事這樣的大公司,但沒做多久,她又辭職了。

2005年的時候,她開始創業。

她開始是個人創辦了一個小公司,叫睿識資本,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很快,公司就無法運作下去了。

後來,她又和別人合夥開了一家公司,叫惠恩資本,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爲中國人赴美投資做諮詢。

主要是爲中國一些有錢人服務,這些有錢人想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有的需要在美國購置房產、購買債券等投資。

說白了,就是賺中國富人的錢,充其量就是個中介而已。

在美國玩金融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有背景有家底的人在玩。2008年金融危機對金融行業的衝擊非常大,劉亦婷的公司也應該受到了影響,她將公司關閉了。

在創業受挫後,劉亦婷曾向哈佛大學申請讀碩士,但是,她沒能被錄取。

事業上的不順,繼續深造又無希望,讓劉亦婷不得不把眼光轉向婚姻。

2010年,她和哈佛大學的一名校友斯科特結婚,對方是一個白人,職業是律師。

結婚後,她就放棄了自己的中國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

此時的她,是否還記得當時自己說的“我想學成回去報效祖國”這句話呢?

也許,時過境遷,她早已忘記了自己的豪言壯語。

從1999年到2010年,她在美國已經度過了11年,對於她來說,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國,也許纔是她當下擺在首位的。

之後,她又創辦了秦嶺資本,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幫助中國資本在美國尋求合理的投資渠道。

不過,這個業務後來也不好開展,她的這家公司最終也沒做起來。

這之後,劉亦婷索性當起了家庭主婦。

在美國,請保姆很貴,不少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婚後,都選擇了當家庭主婦。此後,她有好長一段時間,淡出了公衆視野。

在一次中美投資峰會上,劉亦婷露面了,但是,她拒絕了記者的採訪。也許,她當時只是陪同自己的丈夫參加,所以不便於接受採訪。

如果她的公司運轉正常,接受採訪無疑對她的公司發展很有好處。

這也許從側面印證了,她早就關閉了自己的公司,安心當了一名家庭主婦,甘心過泯然衆人的生活。

05

作爲曾經火爆全國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的高光時刻來得特別早。

她能被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這說明她還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她畢業後的工作經歷,雖然進入了一些名企,但只是短短工作了幾年,並沒有進入核心管理層。

她自己創業,選擇的賽道也是競爭非常殘酷的:一要雄厚的資本,二要廣泛的人脈。

而這些,都不是憑藉一張哈佛大學畢業證,可以獲得的,最終,她的創業也沒能弄出什麼名堂。

也許,她曾經希望自己能成爲巴菲特那樣的人,在投資領域叱吒風雲。

要知道,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是國會議員,他的母親那邊的家族也非常富裕。這樣的家庭背景,讓巴菲特的人脈資源和資本支持,非普通人能所及。

在美國,本科畢業證真的不算什麼,工作機會可以說並不多。

一個火遍全國的哈佛女孩,在美國,最終淪爲家庭主婦,值得深思。

如果當初她選擇回國發展,機會應該很多,無論是在商業領域,還是教育領域,或者媒體文化領域,擺在她面前的選擇權要寬廣得多。

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果,但時間無法倒退。

從哈佛畢業已經將近20年,在美國生活的劉亦婷,是否還記得自己在18歲時說的那句學成要回來報效祖國的話呢?

這也印證了:豪言壯語說出來容易,真正落實到實處並非易事。

王陽明曾說:“知行合一”,這四個字說出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同樣,愛國、報效祖國,說出來容易,實際行動卻不容易。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間風月如塵土。